殿下三思啊 第37章

沈里先是不可置信的长大了嘴巴,然后才像是意识到了什么,他指向小颜夫子道;“你早上故意诈唬我!”所以根本就不可能打春华秋实的吧?

小颜夫子眨眨眼,没说是,也没说不是,只是道:“您可以试试看,那是不是一个诈唬。”

沈里……

还真的不敢赌,也赌不起,毕竟那可是春华和秋实啊。

可恶!

至于第二份作业,岑老夫人根本连看都没看,只是丢给了徒孙帮忙批改,并表示对照错了的部分由他明天早读的时候给太子妃讲解。

岑大儒真的是连掩饰都懒得掩饰,所谓的帮助太子管理东宫只是一个借口。

在确定沈里并没有忘记昨天的课外教学内容之后,岑老夫人很快便进入了今天的正题,这再次出乎了沈里的所料,并不是各个衙署职能的眼神,老太太笑容可掬的表示那是明天的内容,人不能一直学习一个东西,总需要换换脑子。

今天的课程内容,真的就是围绕小颜夫子让沈里背诵的《后鉴图说》展开的。

只不过老夫人说的是:“想必您已经很了解我们书上的第一位皇后了,她是历史上最有名的贤后之一,谦恭节俭,出身高贵。而她的父亲正是历史上有名的三朝元老……”

话题莫名其妙就拐上了贤相如何选拔人才,帮助皇帝更好的治理国家。

学了一天下来,沈里满脑子都是任用贤才,如何分辨君子与小人,以及如何在可用之人有限的情况下达到更好的办事效果,一言以蔽之,没有绝对的垃圾,只有放错地方的资源。哪怕是卧龙凤雏,也有属于他们发光发热的位置。

一直到下午三点,岑老夫人的阴谋小课堂才终于结束。

沈里拿着今天的作业离开了弘文馆,一路上都在想着,如果我是XX贤后的爹,我该如何在朝堂人才凋敝的初期,与世家斗智斗勇。

等等,不对啊,我学的不该是如何当贤后吗?

怎么现在在揣摩贤后她爹啊。

在少年沈里还在反思自己的读书定位时,无独有偶,太子闻时颂也在面临人才选拔的问题。之前说了,春闱在即,但这不是重点,重点是科举结束之后,吏部的官员铨(quan)选。

这也是沈里今天在课堂上学到的。

在大启,不是说你考上进士,当了状元,你就能直接走进官场了。甚至可以说这才是一个开始,你只是获得了一个可以当官的资格,至于具体能当什么官,还要等吏部的审查与铨选。

这个考察的过程可长可短,就大启来说,一般来说是一年。

因为不仅要考察,还有去各部门的实习培训时间。

用沈里的理解就是医学生的大五,要在医院的各部门都轮一圈,当一个不仅没什么工资,还要倒贴钱上班的实习生。

实习差不多结束后,就是真正的吏部铨选了。

也就是一场大型的校园企业直聘。

进士们和朝廷的各个衙署之间会有一个双向选择的机会,经过一系列的筛选,才能决定未来的“就业方向”。

而在新一届的进士来之前,肯定要先安排好老一批进士的归属。

这也是韩大人那么着急把儿子塞到吏部的原因,如果再晚一点,韩乐风就要跟着下一批进士整整等待一年了。

如今临时“插班”进去,虽然让一部分衙署缺少了对韩乐风的了解,但是有一个当仆射的爹,他就不会缺少机会。事实上,韩乐风未来要去哪个部门,他爹和他娘早已经在家里就给他选好了,如今只是走个过场,韩乐风主要参与了“实习”地方的也是这个衙署。

而闻时颂此时前往吏部,一方面是作为太子,每年都要在这些“管培生”面前进行的政治作秀,另外一方面也是顺便看看能不能选几个合适的人才。

虽然在这一批人里,有韩乐风这样的关系户,但也是有真材实料去年靠科举考上来的人才的。

包括状元郎在内的进士都在其中。

太子闻时颂看着他们,就像是在看着自家菜地里茁壮成长的大白菜,身边陪着不少东宫与六部的官员,他们一个个都急得不行,因为太子提前来了,什么都还没有准备好,也没有通知到位,闻时颂的突击检查打了所有人一个措手不及。

而这些储备官员们根本不知道此事,还在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等待着太子的大驾。

好巧不巧,韩家玉郎正在与人争辩。

一般来说,闻时颂是从不会去搭理这些事的,他只喜欢看戏,但他听到了这些人争辩的关键词€€€€沈里。

能与韩乐风聚在一起的人,能是什么人呢?

自然只可能是顶级的官二代和世家子弟啊。

而在这些人中,有不少是连闻时颂都觉得眼熟的人,有韩乐风这样与沈里从小针锋相对到大的“敌人”,也有能和沈里说上几句话的“朋友”,其实有两个甚至当过皇子或者公主的伴读,也怪不得闻时颂觉得眼熟。

至于他们为什么好端端的说到沈里,其实也挺好理解的。这就像你们一届的同学,有人考公,有人读硕,还有人过了大厂面试即将入职,而偏偏有那么一个……

已经嫁入豪门,还有可能直接当他们的顶头上司。

同届生聚在一起,不讨论他都是不可能的。

只不过讨论的方式也分单纯的讨论,还是背后蛐蛐。有人为了讨好韩乐风,知道韩乐风过去和沈里不对付,就明里暗里揶揄了沈里两句,当然是没有提沈里名字的那种。没想到韩乐风不仅没买账,还一下子就发了火,非要对方说清楚,他到底在暗讽谁。

对方被弄的下不来台,索性就和韩乐风刚在了这里。

闻时颂似笑非笑,陪在他旁边的官员们已经在汗流浃背了,刚刚他们还把这一批的候选官员们夸的天上有地下无的,结果现在就给他们整了个这?

作者有话要说:

瞎扯淡小剧场:

闻时颂:沈里不是金子也不是银子,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这很正常,我们应该尊重每个人的审美差异,我只想说,永别了!你这没品的东西!

*吏部铨选:这个也是唐宋真实存在过的选官机制,到了明清才渐渐消失。

不过文里写的流程和现实里不太一样哈,都是为了剧情服务,请勿当真。

第44章 入主东宫第四十四天:

“殿下息怒啊。”

一群吏部官员,当下就哗啦啦的跪倒了一片,胆子小的已经在懊悔自己今天为什么非要凑上来了。

毕竟以本朝这位太子众所周知的脾气和行事风格,不管他和自己的太子妃感情怎么样,对方这么当众被下了面子,太子绝不可能无动于衷,也不可能不动怒追究。甚至说不定在这位心里,这事已经从对太子妃沈里的侮辱,升级到对他对整个东宫的挑衅了。

这事眼瞅着就要没办法收场了。

现在大家只能心存侥幸的希望,太子殿下这回能稍微气的轻一点,不要殃及太多无辜,至少自己真的很无辜。

而这也是挑事的吴仁早就期盼的结果。

是的,吴任是故意的。

虽然他一开始想演的是为了巴结韩乐风,而拉着韩乐风一起羞辱沈里,好引得太子动怒的戏码,可惜,韩乐风也不知道抽的是哪回风,没按照他预先排练好的剧本走。不过没有关系,这也顶多是没能拉着韩家一家下水而已,其他的部分还在他的掌握之中,正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甚至因为吴仁和韩乐风的僵持,让这一幕的争执变得更加真实,也吸引到了更多围观群众的眼球。

等后面不管闻时颂这个太子是当众大发雷霆,还是事后精准打击报复,今天的这一幕都一定会让许多人印象深刻,让八卦甚嚣尘上。大家议论纷纷,不愁事情不闹大。

吴仁只恨自己演的还不够刻薄,不够讨人厌。

闻时颂看破这个针对他的局了吗?他当然猜到了啊,这么低端的激将手段,他要是都看不破,他也就别玩什么与天斗与地斗了,连沈里都斗不过。所以闻时颂的下一句是:“真巧啊,明知道孤今天要来,还费尽心机专门给孤演这么一场大戏。”

“臣等万万不敢,万万不敢啊,请殿下明察。”群臣大呼冤枉。

不只闻时颂猜到了,在场不少的人精都隐隐约约已经有了猜测。所以他们说的是自己不敢,而不是此事不真。说真的,这一批进士的手段还是太过稚嫩。平日里在私下不能说这些?非要专挑太子来的这天说?是生怕太子听不到吗?谁会这样做坏事?

只是这一招也确实歹毒,因为不管闻时颂上不上当,这事都注定要沾一身腥。

假设闻时颂上当了,当真了,真为了此事站出来和一个口出狂言的小小进士计较,很显然太子一定会成功,对方肯定会被收拾的很惨。可与此同时,也会给背后之人很大的操作空间,眼瞅着春闱在即,正是选拔人才的关键时刻,太子这么对读书人,会让多少人兔死狐悲,心下戚戚?

对方但凡稍微煽风点火一下,说自己并没有侮辱太子妃之意,暗讽的是别人,是太子自己太敏感,太恋爱脑,非要对号入座,这事就能成为闻时颂这个太子好些年的黑历史。

在人才笼络方面,东宫势必会多出许多根本不必要的阻碍。

可如果像如今这样,闻时颂看破了对方的诡计,还当场直接挑破说了出来,就可以破解对方的阴谋了吗?

很显然不是啊。

自己的太子妃这样被人侮辱,以闻时颂平日里的暴烈性格会毫无作为?知道的说一句太子理智,不知道的还以为太子是有多嫌弃太子妃呢。

在大将军沈青起刚刚战胜蛮族、为国为民立了这么一功的时候,太子这般薄待她的亲弟弟,是想彻底得罪武官集团吗?至少啸铁卫一定不会高兴。哪怕是平日里一直跟着闻时颂的旧臣,多少也会有寒心之感啊,连自家人都保护不好,谁还要跟着这个老大?

一根萝卜两头切的阳谋,对方怎么都能恶心闻时颂一把。

甚至是直接怼脸告诉闻时颂,我就打算这么恶心你,你只能从恶心和更恶心之中选一个,来吧,让我看看你会选什么。

闻时颂会怎么选呢?

那当然是有仇当场就报啊,他就不是一个什么会隐忍下来的性格,也只信奉武力威慑。这是闻时颂傲慢性格中最大的弱点,他自己知道吗?知道啊,可他根本没打算改。他也不觉得为沈里出头,有什么需要权衡利弊的,他永远不会为这种事觉得不值,只会恼怒自己做的不够。

是的,闻时颂如此生气,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在生自己的气。

气自己还是不够强大,气自己往日里表现出的对沈里的在意还是不够多,才会让这些人一而再、再而三的敢拿沈里的事情找他开刀!

这也是他皇兄小时候教会他的,人生在世,不可能没有软肋,而我们要如何保护自己的软肋呢?

办法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说白了也不过两个核心,要么遮掩自己的在意,不让人发现自己的软肋是软肋,不让人意识到拿捏住这个就能拿捏住你;要么让所有人都意识到,招惹了他的软肋势必要付出极大、极大的代价,大到对方根本不敢招惹。

而闻时颂只可能选择后者,因为前者听起来就十分的愚蠢。

“所以,你其实很在意里里。”孝贤太子再次给他年幼的弟弟上了一刻,那个时候闻时颂还是个阴郁的小蘑菇,又阴郁又暴躁,但是很容易就被哥哥套了话。

闻小颂生气的看着他的皇兄,既没说在意,也……一直到最后都没说不在意。

但一直到今时今日,闻时颂才终于意识到了自己的内心,或者说他终于觉得不能再逃避下去,他确实挺在意沈里的,从小到大,一直如此。

而且承认了也没什么好丢人的。

他就是在意啊,怎么样?

闻时颂不仅会直接替沈里抱不平,还准备亲自动手。不然这些年太子性格糟糕的传闻哪里来的?因为他遇到过太多次这种暗亏了,而他没有哪一次会老实服输。他根本就不在乎自己在外面的风评,就喜欢别人这种快要恨死他了但又干不掉他的感觉。

简单来说,就是没有任何过度解释自己行为的想法,打你就打你了,还要什么理由?闻时颂虽然热爱与人斗争,但也要分什么人,像对付吴仁这种,他就更喜欢把政斗直接变成拳拳到肉的武打。

可惜,闻时颂最终没能如愿。

亦或者是沈里的锦鲤buff准时上线,哪怕他本人并不在场,对方也只是阴阳怪气背后蛐蛐了他一下,命运也会帮他找回场子。

闻时颂什么都还没有来得及做,韩乐陶已经站了出来。

韩乐陶这个名字,一看就和韩乐风有关系。两人也确实有点关系,是八竿子打不着的远方亲戚,两人都出自五姓七望的韩家。

只不过韩乐风的爹是尚书省右仆射的大韩大人,而韩乐陶的爹是担任东宫詹事的小韩大人。

之前韩詹事就说过的,他和妻子只有一个女儿,去年考上了进士,即将步入官场。对方便是这一届正在吏部等待铨选的进士。

韩小娘子不仅是个女进士,还是当朝探花。

她站出来也不是为了帮韩乐风这个远方表亲,两家并不熟,从她之前和其他女进士站在一起,根本不和韩乐风这帮衙内搭话,就能看得出来他俩到底有多生疏。但她不能允许她爹的顶头上司(之一)被人如此侮辱。

在这个主辱臣死的社会风气下,她势必会站出来维护东宫的脸面。

韩乐陶表示:“你到底在说谁,想必大家都心知肚明。你不会以为不说出对方的名字,这事就真的能被含糊过去吧?”

吴仁乐了:“我不说你都知道?这么厉害?怎么知道的?读心吗?”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