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彪悍小夫郎 第64章

给人家添了麻烦,自然得请客吃饭。

小吏倒是很诚实,他给相熟的店家介绍生意,也是有提成可拿的。

韩泽玉表示一码归一码,饭总是要吃的,他也不白请,顺道请教些事情。

小吏名叫郑毅,祖父那辈大都是经商的,没想到基因突变,家里出了个会读书的,那便是郑毅的父亲。

他父亲二十二岁便考中秀才,名次不高,后来直到四十岁,晋升为爷爷辈儿的他才艰难的考中了举人。

家族出资给这个老举人捐了个从九品的州吏目,好歹也算混上个芝麻大点儿的官职。

进了衙门后,深知吃公粮的好处,于是将傻不愣登又爱管闲事的二儿子也弄进来端了铁饭碗。

韩泽玉还是很佩服这位老举人的,卧薪尝胆十八载,得中举人竟然没疯,这份心性就比某位姓范的举人要强多了。

吏目属于文职工作,职责通常涉及总务和杂役方面,包括掌管文书、刑名等事务。

韩泽玉想要咨询的就是和刑名相关的内容,他穿过来这么久,实际上还是个法盲。

之前无论在云山村还是青山县,他都不用担心这些问题,可现在到了州府,这些规矩礼法总得学习一下。

在村里能碰上的无非是些鸡毛蒜皮的小纠纷,一般由村长出面调停就可以。

到了县城有苏家做后盾,也没人敢惹他们,甭管苏家是不是出于本意,但它确实给二人充当了保护伞。

现如今到了人生地不熟的府城,背后没有了方便乘凉的大树,韩泽玉决定重新扯面大旗,顺便用知识武装自己。

韩泽玉奋笔疾书,用他那缺胳膊少腿的狗爬字,记录下郑毅推荐给他的书名。

郑毅见识到了韩泽玉的“象形文字”,顿时惊为天人。

“韩老弟,你这手狂草写的真流畅,一定苦练了多年吧?”

韩泽玉谦虚的摆摆手:“一般一般,观赏性有余,实用性不足,我还得苦练楷书,毕竟学无止境嘛!”

跟臭棋篓子下棋,只能越下越臭。

两个文盲惺惺相惜,一个敢捧,一个敢接,一个夸的真心实意,一个吹的毫无负担,这俩人能成为朋友一点儿都不奇怪。

通过和学渣小伙伴的友好交流,韩泽玉重拾信心,跑去书局买了一本厚厚的《刑律四百六十条》。

写了一天八股文的苏时恩头昏脑涨,结果回到家,看到了正在埋头苦读的韩某人,顿时揉了揉酸涩的眼睛,后退两步,把门关上。

等待片刻,再把门打开,这次进门先迈右腿。

完了,这不是幻觉,他家玉哥儿真的在看书。

苏时恩凑到近前,瞄了一眼书上的内容,顿时大惊失色,谁家好人没事儿的时候看刑律呀?

韩泽玉学的太过投入,忘情的遨游在知识的海洋,根本就没空搭理他。

苏时恩一把抱住韩泽玉,语带哽咽,颤声道:“玉哥儿,你是不是又闯祸了?别怕,跟夫君讲,咱们一起商量对策,我去给你善后,实在不行咱就找个深山老林躲起来……”

韩泽玉打断相公的无端猜想,这话说的越来越离谱,很不利于人民内部的团结友爱。

“打住!何以见得就是我闯了祸?我可是遵纪守法的良民,现在学习刑律是为了在关键时刻能够约束自我,避免你去大牢里给我送饭。”

苏时恩闻言松了口气,擦掉额头上吓出的冷汗,幸好还知道要约束自己。

真不愧是他家夫郎,无时无刻不在考验着他的承受能力。

韩泽玉那三分钟的学习热情被打断,也不想继续看了,他又不用做状师,慢慢研究就可以。

这时候他才想起来关心苏时恩:“相公你怎么出汗了?是虚汗吗?快让我看看哪里虚,我就说最近怎么总缺课呢!要不让陈嫂给你炖个十全大补汤,不用羞涩,咱俩一起喝。”

苏时恩手忙脚乱的扒拉开某人的咸猪手,他是额头冒冷汗,解他腰带做什么?光天化日之下,门还没关呢!就不能注意点儿影响吗?

再说那十全大补汤为什么要俩人一起喝?简直就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韩泽玉可还记着某位骑射成绩第一名的优等生,擅自减了他的晚间互动课程,小心眼儿又爱记仇的他表示:此仇不报非君子!

优等生苏时恩深知他家夫郎的本性,只得无奈妥协,答应晚上给他补课,这才勉强平息了某人的怒火。

可问题还没解决,苏时恩需要一个答案,为什么终极学渣会主动学习律法?

对此韩泽玉可有话说了,摆事实、讲道理,滔滔不绝的从各方面、多角度、深层次的论述学习律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听了韩泽玉的辩解,苏时恩才刚放下的心又提了起来。

从他刚刚的长篇大论之中,苏时恩提取到了两个关键信息,一是他家玉哥儿正在谋划一件事,二是他之所以学习《刑律四百六十条》就是为这件事做铺垫。

简言之,韩泽玉学习刑律是为了更好的钻空子,民事纠纷好解决,无外乎破财消灾,可一旦触及到律法,那就不是钱财能轻易解决的。

私人恩怨可以偷偷套麻袋,或者像对付苏家那样,装神弄鬼吓唬一番。

可要想在明面上做些手脚,最好还是明晰了界限才好下手。

其实韩泽玉也没想干嘛,在哪儿混总得懂规矩,毕竟他可是个有边界感的老实人……

第118章 盗版书籍

韩记食肆的一号分店开始试营业阶段,这次他们不做自助餐了,改为了小区食堂的经营模式,卖小份菜。

菜品都是很小的一份,想要吃饱的话,最低四文,四文钱能买到两个杂粮馍馍,还能喝到免费的骨头汤。

若想要吃好的话,四十文都打不住,因为店里的菜品种类丰富,价格低廉,一小份也吃不了几口,因此就会给人一种多吃几样也不贵的错觉,不自觉的就会多拿上几份。

这都是后世之人总结出的经验,无需借鉴,照搬照抄就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创业,这要是还能失败,都不好意思自称是穿越人士。

这次的试营业依旧是三天,打八折,单人单次消费满二十五文的送一个鸡蛋。

一号分店的顾客群体主要是码头上的工人和靠岸补给的船只。

在这附近摆摊的不止一家,但他们售卖的大都是些小吃和早点。

韩泽玉买过摊位上的吃食,味道一般,只能说是价格便宜,量大管饱。

有一家卖包子的手艺还不错,在韩泽玉不厌其烦,苦口婆心的劝导之下,最终选择弃暗投明,撤了自己的包子摊儿,去韩记食肆做起了白案师傅。

理论派大师韩泽玉,指导老师傅学习新的烹饪方式,水煎包、灌汤包、烤包子……

老师傅觉得自己当真是遇到了贵人,在韩记食肆工作,风吹不着、雨淋不着,夏天不畏酷暑,冬季不惧严寒。

最关键的是小韩老板愿意无偿的将绝世技艺传授于他,这种精神难能可贵,反正老师傅认为自己做不到如此地步。

在做出一些调整后,韩记食肆一号店正式开业。

赵氏把韩雨沫跟陈媛媛带了过来,家里的地还没种完,韩诚还得过些时日才能过来汇合。

韩泽礼入了蒙学,目前看来学的还不错,多亏了之前苏时恩辅导的好。

韩泽苍依旧在青山书院学习,放假的时候会给泽礼补课。

大房的韩雨莲今年已经十二岁了,她将分配给她的田地租出去,其实就算是租给了韩泽玉。

小姑娘带着自己为数不多的积蓄,怀着忐忑的心情来到府城拜师学艺。

韩泽玉租住的小院子还没到期,这边就已经提前竣工了,他没想着退租,一是想让这边通风的时间再长一些,二是那边住着挺方便的,就没提搬家的事。

反倒是房东大娘找了过来,旁敲侧击的问他们是不是要搬走,她可以把租金退给他们。

原来是大娘的女婿不欢迎她,亲家母也话里话外的挤兑她,小老太太不想给女儿添麻烦,就想着搬回来住住。

韩泽玉鼓励周大娘:“甭管多大岁数,一定要经济独立,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手中有粮才能真正做到心中不慌。”

经历过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的周大娘深以为意,人活着总得有个价值,哪怕只是金钱上的价值,不然人家图你什么呢?

韩泽玉答应让周大娘搬回来住,反正她只住在那间上了锁的房间,用她自己的话讲,自家老头子的灵位有啥可怕的,老头子在世的时候也没少挨她的揍。

韩雨莲带着自己最满意的一副绣品来跟周大娘拜师学艺,老太太觉得她的绣工有待提升,好在悟性尚可,就将人收了下来。

韩泽玉觉得两个人太冷清,又厚着脸皮把自家雨沫和赵媛媛给送了过来。

周大娘也没说什么,一只羊是赶,一群羊也是放,这三个小丫头都不是闹腾的性格,带着挺省心的。

这次家里真的是一个闲人都没有了,就连平日里最无所事事的韩泽玉都在埋头钻研他的《刑律四百六十条》。

分店开业那日,林景没能赶过来,但是派人送了四个大花篮,好歹先给撑个场面,让大家知道韩记食肆是背后有人的,且这个靠山是省城的富商。

林景现在是大忙人,每天忙忙碌碌的四处奔波,《原夏纪年》和《慕青传》的销量太高了,有不少外地的书商专门来寻求合作。

林景第一次体会到成功的滋味,才刚有点儿得意忘形的苗头,就发现有大批盗版书籍涌入市场。

跟外公借了人手,仔细追查下来,发现大规模印刷盗版书籍的还是个老熟人,那就是他未来的岳母。

未婚妻出面求情,林景也不能把未来丈母娘送进大牢,那两家的关系可就彻底闹僵了。

林母气的够呛,她儿子好不容易有个正事儿,结果就碰上这样的糟心丈母娘。

林母的意思是让他借着这次机会把亲事退掉,之前冯对这门亲事就不怎么上心,最近看林景混的风生水起,冯家那边才又热络了起来。

本以为是两个孩子的年龄到了,冯家终于开了窍,让他们接触接触。

林母现在想想都觉得气愤,净整些上不得台面的破伎俩。

林景有些苦恼,于是连夜从省城出发,过来找恩公两口子诉诉苦。

韩泽玉提供的思路和框架,苏时恩执笔写出的第一个故事,结果就碰上了盗印的情况,这都不仅仅是扫兴的问题,它已经直接影响到了二人的分红。

一提到损失了钱财,那简直就是在滚烫的油锅里浇上一盆冷水,韩泽玉的怒火瞬间飙升到了两米八。

眼瞅着就要破口大骂,苏时恩眼疾手快的捂住韩泽玉的嘴,轻声安慰道:“别急,别生气,这种情况很常见,谁让咱家的话本太火爆了,咱不跟小人一般见识,以后咱从别的地方找补回来。”

小钱钱被坏分子挥舞着铁锹挖走了,韩泽玉气不打一处来,现在看林景就觉得特别碍眼。

这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家伙,纨裤子弟中的哈士奇。

韩泽玉的心情不好,那就说明有人要倒霉了。

此刻的倒霉蛋林景,还不知道他最信赖的恩公会带给他多么沉重的打击……

第119章 我看你印堂发绿

韩泽玉上上下下打量着林景,最终把目光定在了他的脑门儿之上。

就是它了,印堂发绿!

苏时恩突然有种不太好的预感,放下手中的茶盏,准备在必要时刻替玉哥儿踩下€€车。

见恩公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林景表示但说无妨。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