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到广告屏蔽插件

多年坚守,做站不易,广告是本站唯一收入来源。

为了继续访问本网站,请将本站加入您的广告屏蔽插件的白名单。

孤不想当皇帝! 第113章

她们的聪明才智和手腕甚至能直接盖过男人。

沈宝珠就是其中的典范之一!更是许多董事的上司。

如今人家沈宝珠已经商务府的财政部长。

尽管商务府看起来是邓永祥在管理,实际谁都知道商务府背后的掌权人是沈宝珠。

有她为国营赚取的资金在,各地的部门才能顺利运转。

于是有了现成的例子,各个员外心思开始活络起来。

他们大多都是生意人,不似文人士子那么保守,知道利益为上,灵活变通。

若女儿有能力保住三代人的家产,那他们何必还盼望家中不成器的儿子继承衣钵。

何况那位有名的穆先生都开始高调宣传女子亦可出得厅堂的言论。

难保不是雁南王在借助他们的嘴散播舆论,至于背后的目的是什么?很多人暂时无法看透。

倒是有人察觉到突族与中原人之间的相处出现变化。

以往是不认识不接近便可,互不干扰,各自圈地过日子。

而如今六县地区,突族人忽然高调起来宣布要在各地招婿。

很多人自然是不愿意与外族联姻,都在观望情况。而且他们认为不会有人那么傻会跟突族人联姻。

直到御卫军士兵抢着入赘,或者把突族女人娶进家门。

闹得荒北上下吃惊程度不比草原突族人打进来小。

有御卫军带头。

很多底层百姓子弟,本来就没资格挑三拣四,何况六县的突族人靠着黑山的补贴,早就财富自由。

突族女人个个都是小富婆。

能跟她们联姻,基本不用再愁吃喝,说不定还能拿到钱开间铺子。

傻子才会在乎门第和血统,强强联合,或者抱大腿蹭点残羹剩饭才是实事求是的表现。

这不御卫军士兵都抢着入六县了。

后续人反应过来,赶忙联系媒婆去六县。

尽管突族人的走婚制很麻烦,但有晋华兰在,她说遵守雁南王尊重各族习俗和剔除陋习的白皮书。

她都发话了,剩下突族人基本二话不说都得遵守。

嫌弃突族走婚要娘不要爹是吗?那要爹,携手共扶持家庭就是了。合不来就和离。

嫌弃中原人三妻四妾,大男子主义是吗?那就和离时,根据婚内夫妻共同财产法,互相分一半,若婚姻期间谁出轨,或者做了什么出格的事,依照律法来制裁。

就这样横隔在两族之间的差异,全都被律法所填平。

人人平等,互相包容反而成为当下的主流风气。

大家都有好日子过,何必追求谁与谁相同,不同才是常态。

南青还让香香馆的说书人,传播话本时,宣扬荒北是大家的,人人当家做主的理念。

淡化对身份血统上的偏执认知,加强宣传中原文化共同体的理念。

当然南青知道现在谈这个还太早,但也不能太晚再提起,只要深入基层,都知道中原文化共同体的概念,那么就算植入文化的种子。

迟早有一天会在所有人心中萌芽。

她不过是在恰好的时机起了个好的开头。

*

刘虎都不知道底下的兄弟们居然都喜欢突族女人。

他突然开始怀疑人生,怀疑自己前十八年是不是白活了?

而由他与蓝木狼表姐的事引发的一系列事件,也被香香馆报道。

现在刘虎出去都能感觉有人对着自己的脸张望,好像在看什么戏子一样。

他都不敢出门了。

南青得知此事,就将他调派去六县维持秩序。

现在那边太多人结婚,人手不够,彩香已经催了好几次让她增派援手维护治安。

刘虎出发前,忍不住问南青:“王爷,什么是婚姻?您和王妃是互相喜欢彼此才成婚的?”

“还是因为本来就定亲,才不得不绑在一起?”

南青有些错愕,之前这大老粗不是还肖想邓小姐,现在怎么突然开始思考了?

“我和王妃自然是相亲相爱才在一起的,婚姻只是个媒介,若是我俩不对付,即便是圣上赐婚,也很难成为一对神仙眷侣。”

南青不知道自己的话能不能带来参考。

她继续道:“赐婚与相爱,不能倒果为因,但能让两人走在一起的肯定是因为彼此足够了解,足够喜欢。”

刘虎陷入沉思,随后抱拳:“属下想通了。”

“这就去六县。”

南青:?

后来南青听说刘虎在第三晚就决定入赘蓝家,跟了蓝木狼的表姐。

她本人都很吃惊。

两个部下都被突族女子领走了。

刚好卓相这几天忙着在下基层探察民生,发现荒北的人精神面貌都与其他地方的人完全不同。

没有仗势欺人的地痞流氓,没有当街调戏妇女的纨绔子弟,更没有地主搞土地兼并害得百姓流离失所。

相反地主还乖乖交税,生怕自己少一个子,遇到麻烦。

当卓相得知这些都是南青在荒北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与治理,才创下的美好环境。

他深深感叹道:“女子当家,此等奇事、倒是在荒北成为现实。”

还有听说南青杀胡尚风,抓三大恶少游街,万民投各地乡绅的罪状等等事迹。

还有全是女子的税务院、宣布六县土地百姓自有,镇北府土地国有,留给百姓经营与出让,和承包权,让百姓的利益直接与王府官府绑在一起的等等功绩。

很大程度斩断了镇北府和六县的地主和官绅觊觎土地的野心。

还有商税劳动法的颁布,基本是由税务院女子督察官们执行,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震慑了所有想偷税漏税的人。

尤其是那条五钱起步个人征税的律法,让卓相赞不绝口,不伤民,收得反而是有钱人的税。

更让卓相大为惊叹的是南青的土地国有政策,很大程度阻止了土地兼并,为了吸收外资,主动将修好的镇北府投入楼市,把镇北府当做荒北的首都,通过地价留住大量富人。

但镇北府外的房价却定在一个规范的市场价,这种让楼市发达又局部控制,两手抓的政策,充分让富人和普通人都能有各自的选择。

何况整个荒北还在不停修路扩路。

以前都是石子路,泥巴路,开始变成石板路,和水泥路。

卓相在探到一个茶铺,他坐下来歇歇脚,不停与太和公主道:“我这女婿不简单,先前还怕她无法掌控那些商人,如今看来,商务府的建立很大程度虏获了商人的心。”

“商人无利不起早,今天听你的话,明天难保不会为了利益出卖王府。”太和公主还是不喜欢商人。

起因是她皇兄就被商人坑过。

而且他们祖祖代代都是重农抑商,就是为了避免商人出卖利益,祸害国家。

如今却发现荒北可以靠着商人发展起来。

雁南王不仅在镇压商人,还一步步引导商人去往正道发展?走上经济良性循环的道路。

有了雁南王开商引流的例子。

太和公主逐渐打破对商人的偏见。心想,是否从一开始,商人就不是什么洪水猛兽?

而是只要好好管制起来,就能利用商人的逐利性变成为国家发展作为引擎之一?

太和公主充满疑虑:“荒北现在之所以富庶,是因为她能控制好商人。但若有一天无法控制,引火烧身如何是好?”

这种问题太和公主想不通有什么办法能解决。

朝中大臣谈起商人就一棍子打死,更别说探索这个问题。

甚至皇兄利用商人都必须是最值得信任的人。

可即便信任,随着时间的推移,也会开始揣测商人。根本完全做不到信任商人的地步。

更惧怕官商结合。

太和公主觉得大脑容量超载:“老师,我还是想不通荒北的商人为何会对雁南王百依百顺?只靠镇压便可令他们乖乖听话?”

他们不会跑吗!出了荒北,其他地方不受雁南王控制,自然就管不了他们。

商人和地方官吏还不是想干嘛就干嘛。

卓相抚须提醒道:“土地,一切都归功于土地的国有,这是重中之重的基础。”

“商人买了地,但所有权又不归于他们,并且律法下规范使用,大大限制商人自由,但又不完全束缚他们的自由,适当时刻还带着他们发财。”

“这便是雁南王官+商,集中分治,因人而用的高明之处。”

太和公主闻言,眼睛瞬间亮堂起来:“老师,我大梁可否效仿?”

显然太和公主并不是普通人,她也有一颗为国为民的心。

尽管那是大梁。

卓相眼神逐渐复杂起来:“怕是很难,因为雁南王只统治了荒北。”

其余话不必多说,太和公主都明白其中的意思。

想照搬雁南王的新政,第一件事就是要土改。

土改,势必会让国内大乱。

太和公主瞬间沉下脸:“看来本宫必须尽快搬到大姚来了。”

卓相当然知道她的心思,他直接点明:“想与雁南王联姻?”

“不行吗?皇兄叫我联姻,但又没说是和谁?”太和公主眨眨眼故意道:“跟老师的女儿抢夫君,本宫是不是显得有点不厚道。”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