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到广告屏蔽插件

多年坚守,做站不易,广告是本站唯一收入来源。

为了继续访问本网站,请将本站加入您的广告屏蔽插件的白名单。

穿书后男主为我打天下 第95章

至少从秦纵照顾楚霁的身体起,他就再也不必担这份苦差事了,自有人巴巴儿地赶上去。

他猛然惊醒,脑子里还糊涂着,以为是楚霁又病了,也顾不及什么,趿了个鞋子便往外走。

拉开门的瞬间,寒凉晚风猛然的侵袭才叫姜木反应过来。

这是在钱庄里。

“别急,你方才说什么?”

姜木揉了揉生疼的脑门,一边安抚着惊慌失措的小伙计。

“姜先生,统领他们几人服了药后突然吐了血!全是黑的血!”

姜木被这话吓了一跳,在伙计惊异的眼神里,全凭本能地折回屋内,迅疾抓起银针包。

“带路!”

东厢厅堂里,薛正和单启都已经等在了那里。

顾不上二人的阻拦,姜木直接冲进室内。

在路上他便听伙计说了,曾宽他们几人从前没出现过这种情况,其他轻中症的也没有吐血。

唯独这几个吃了他新开的药的人吐血了。

这叫姜木怎么能不着急?

医师的直觉告诉他,这是揭开桐昌城时疫的关键。

眼瞧着姜木冲进了房间,薛正也管不了旁的,也拔腿冲了进去。

这可把单启急得直跺脚。

这叫个什么事儿啊?

但这两人都冲了进去,他把心一横,长叹一口气后也跟了上去。

房内,曾宽形容枯槁地躺倒在床上,胸膛微弱地起伏着。

姜木此时已然恢复了理智。

指挥着薛正将病人扶正后,他探上了曾宽的脉搏。

竟与他先前悬丝诊脉是别无二致,依旧是一池静水般的宁静,仿佛这次剧烈的吐血没有引起丝毫的变化。

可越是如此才越不对劲。

“看出什么了?”薛正问道。

姜木摇摇头,却冷哼一声。

旋即,他取出一根银针,刺入曾宽手部的脓疮中。

此针名为铍针,不同于€€针的形如箭头,这针得名于剑锋,形如宝剑,广二寸半,长四寸,主用于刺破痈疽毒疮,排出脓血。【2】

不多时,腥臭发黑的脓血流出,姜木以布帛擦拭针头。

烛光之下,银针明晃晃地发着黑。

“他中毒了,桐昌城里不是时疫。”姜木下定结论。

薛正倏然站起:“那些药有问题!”

姜木却摇了摇头:“那只是寻常治疗时疫的方子,况且你没听管事说,城内有不少人是服了药才好的。”

单启此时也迷糊了,这一波三折的,他实在是想不通。但听见姜木的话,他还是下意识地点了点头。

桐昌城内的时疫不是从胶州城内的医师来了之后才有的,反而那些医师施的药救了不少人。

姜木挫败地抓了抓头发:“给楚霁传信吧,咱俩这脑子能想出什么来?”

第九十三章

桐昌城到底离沧州近, 飞鸽传书不过两日功夫,消息便传到了楚霁手中。

看到姜木提及钱庄中人中毒一事,楚霁便知此事同他猜想的一样, 是人为。

原书中,桐昌城的确全城覆没于今年开春的一场瘟疫,甚至蔓延到胶州全境。

但那是因为原书中, 沧州的大雪导致了十万百姓的死亡。

开春之后,温度上升,冰雪消融。

腐烂的尸体飘荡在弋江中,污染了水源, 使与沧州一江之隔的桐昌城居民染上了瘟疫。

现如今的沧州是这样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原书中的悲剧又怎么可能重演呢?

适时,杨佑从外头走了进来。

“大人找我?”

楚霁随手将密信交给杨佑:“不出意外, 这两日胶州使团的人便会到。”

杨佑一目十行地看着, 一边点了点头:“属下会亲自去迎他们入城。”

“除了必须的医师、草药和粮食外,你再到东郊大营调两千人,明日让万鲁和你一同前去胶州。”楚霁道。

“主公的意思是?”杨佑迟疑道。

主公此次应当是想将桐昌城划归沧州所有的,可两千人马就想破桐昌城如今之乱象,只怕难以实现。

“先给百姓解毒要紧, 你同姜木会合后, 务必尽快研究出解药。同时,要查清桐昌城居民中毒一事的谜团, 揪出背后主使之人。”

“主公放心,佑必当竭尽全力。”

杨佑想, 这就是他所效忠之人。

百姓之于楚霁, 永远是处于第一位的,远胜于什么权势富贵。

“既然有人做得出这样伤天害理的事来, ”楚霁冷笑一声:“便别怪我容不下他。”

二人又将这局势剖开,细细分析许久。

***

杨佑走后,楚霁平复下心情,便开始伏案处理批阅文书。

这是他近几日的工作日常,这些文书也大都是由府衙中人传回的。

他们此刻正被楚霁下放到沧州各处的田间地头,去了解民生,了解百姓的生活,了解春天里的沧州。

这文书嘛,便是工作报告。

此时正是春水初生,万物复苏之时,沧州迎来了蓬勃盛大的春耕。

众人换下厚重保暖的冬衣,穿上干活时的短褐,在田地里劳作着。

头戴草帽,手拿锄头,挥洒汗水,播种下一年的希望。

梯田盘在山腰间,连绵蜿蜒,俨然是千里沃野。

秧苗青青,苜蓿抽条,梯田披绿。

巨大的水车每隔两层便在梯田旁矗立,将山顶和溪流的水引入沟渠。

飞溅的浪花折射出七彩的光,浸润过水稻的根系,给土地带来活跃的生机。

土地亦不会辜负耕耘的人,幼苗的每一寸生长都印证着时光。

村落中,原先用于种植的土地依旧发挥着作用,只是上头的作物除了水稻小麦,还有了旁的。

芝麻的好处沧州人民已然感受到了,这东西虽然不像是猪油那样的荤香,但也别有一番味道。

最主要的是,楚大人说了,这一亩地能产百十来斤的油。

这得杀多少只猪才能熬出这么多油来?

众人一合计,这芝麻,必须种。

但令楚霁没想到的是,百姓们对于红薯的兴趣竟然远高于土豆。

可转念一想,这倒也是十分合理。

一是土豆发芽之后便不能够再食用,产量再大百姓也吃不完。

二是红薯是甜的。

大雍糖产量极低,糖价高昂。

究其根本,是因为大雍只有甘蔗这一种产糖原料。

可甘蔗喜温喜湿,只有在南方的几个州才能种植,产量不丰。

即便楚霁想方设法地改良了一些制糖的工艺,但收效并不大。

现在能有地里长出来就是甜的东西,还能吃饱肚子,这种吃糖吃到饱的事情,简直和做梦一样。

至于土豆,去年在农场里种下的土豆产量很是不错,远胜寻常的庄稼。

虽然百姓种的少,但楚霁却没打算放弃。

因为有了梯田旁种植的苜蓿草,马场和军营里所需的草料已然足够,楚霁便着意将农场里大半田地改为种植土豆。

寻常百姓家中吃不了那么多土豆,但这在军营里却不是问题。

等土豆种出来后,便可以将军营主食换成以土豆

为主,米面为辅。

棉花是楚霁下了政令强制种植的。

梯田的开辟大大丰富了水稻的种植面积,所以原先水旱两用的田便全部改为旱地,其中一半必须用于种植棉花。

棉花虽不比粮食能饱腹,却是御寒所必须的。

大阙王室因喜爱棉花的洁白柔软,不愿与百姓共享,所以将其据为己有,不许旁人种植。

这在他们看来或许不算什么,就如同寸两寸金的茶、价值连城的酒一样。

他们生于锦罗之中,从不曾感受过寒冷,会这样想也是寻常。

可每到冬日,贵族有裘皮丝绸御寒,可平民百姓只有粗麻草絮。

即便是地处南方又向来富庶的益州,每年冬日冻死的穷苦人也不在少数。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