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配他不走剧情 第340章

如今贺明隽会在办葬礼期间更加消瘦,当然与死了爹伤心、对未来担忧无关,他只是有点不适应现在的饮食。

贺明隽并没有很重口腹之欲。

可他经过这么多任务世界,平常吃的,就算不是山珍海味,也是私厨按照他的口味烹饪的佳肴,他的一张嘴早就养刁了。

其实,比起家家户户平时的粗茶淡饭,这种白事的吃席已经算得上豪华大餐,就是停灵时大厨炖的大杂烩,村里的孩子都觉得很美味。

猪肉、冬瓜、豆腐、花生米、面筋加了各种调料,那股大锅饭特有的浓烈香味能飘出去很远。

他们这里没有守孝不吃肉的习俗,盛饭的人还会特意多给贺明隽捞几块肉。

贺明隽“”

他是真吃不下。

口味不合是其一,另外,这碗筷都是共用的,别人用完随便一洗,也没有消毒,让贺明隽多少有点膈应。

原本贺明隽只是有点爱干净,算不上洁癖,但在潜移默化之中,他变得越来越“讲究”,已经有点不适应现在的农村生活。

这几天,贺明隽吃得最多就是大白馒头。

村里自己种的麦子磨的面粉,蒸出来的馒头没有超市卖的馒头那么白,不过有一种纯粹的麦香。

尤其是刚出锅的馒头,暄软又劲道,就算没有配菜都能吃得下去。

可别人不这么想,一个白白瘦瘦的小团子,拿着一个比他脸小稍小了一圈、还没他脸白的馒头啃着,这一幕简直让见者心酸,分分钟脑补出一曲“小白菜”。

不同之处,是贺明隽没了爹。

太可怜了这孩子

于是,贺明隽的食物每天又多了一碗鸡蛋羹。

贺明隽“眼巴巴”地盯着,那小模样看起来更加可怜当然是在别人的脑补中。

实际上,贺明隽只是想学一学怎么做。

鸡蛋搅开,加一点凉开水和盐,蒸七八分钟,出锅后滴一点香油

看着挺简单的。

贺明隽像每一个眼高手低的初学者,撑着下巴如是想道。

不过,他们家好像没有养鸡。

是时候把挣钱提上日程了。

葬礼期间,贺明隽就没和自己的母亲说过几句话。

贺明隽原本就不是一个温情的人,现在又因为多了几个任务世界的经历,更无法装成一个濡慕、渴望亲情的小孩子。

而他的母亲是个有些一言难尽的人。

贺母名叫钱雪梅,她比贺从毅小六岁,今年三十一岁,娘家是外地,自从嫁来之后就和那边断了联系。

诚如村里人八卦时说的那样,她精神有些“不正常”,没到疯疯癫癫的地步,就是会做一些奇怪的事。

比如,她会在大晚上哭哭啼啼、非要贺明隽去看看贺从毅回来了没有,而在那之前,她其实才从外面回来。

贺明隽一直怀疑她是看到了什么。

再比如,她馋肉了,就拿起扁担把家里的羊打死。

这是上一世发生的事。

贺明隽都说不清,他讨厌吃羊肉,是因为受不了那股子腥膻味,还是八岁时亲眼看到那一幕多少留下了点心理阴影。

还有,上一世在贺从毅后,第二年开春,贺明隽的一个堂爷爷就提出要他去上学的建议。

可钱雪梅死活不同意,哭喊着贺家人要欺负他们孤儿寡母,他们是想把贺明隽骗走,然后好好把她一个寡妇赶出去。

常人根本无法理解她是怎么想的,更和她说不通。

大家都传她这是疯了,对他们母子更加照顾。

倒是贺明隽能看透一二。

钱雪梅的行为,有点类似于小动物的趋利避害。

或许她看到了贺从毅喝醉酒迷糊着找不到回家的路,但她怕挨骂,就让贺明隽去。

她阻止贺明隽去上学,就不必操心学杂费,家里还多一个人承担家务。

太久远的将来,她根本不会考虑,只顾着眼前的“好处”。

钱雪梅会养成这样的性格,其实也算情有可原。

她的丈夫贺从毅喝醉酒和赌输后并不打人,但会摔酒瓶子发泄,有时候骂得很难听,家里有点钱都会被他抢走,这和暴力无异。

近九年的相处,对她来说是一种精神折磨。

她不是一个强势、坚韧的人,因此变得崩溃、反常,不足为奇。

或许要旁观者评价,会用“可怜又可悲”这样的词。

而贺明隽作为她的儿子,其实是她没有尽到抚养义务的受害者。

贺明隽不至于恨她,也没什么和解不和解,但对她实在没办法亲近。

曾经如此,现在依旧。

葬礼过后,贺明隽家就安静下来。

家中只有钱雪梅和贺明隽两人,再没有别的生物。

钱雪梅似乎还沉浸在死了丈夫的迷茫中,浑身萦绕着一股凄苦、哀怨的气氛,简直像是沉默版的祥林嫂。

贺明隽也没多劝,默默地做自己的事。

他先把自己攒的钱以及贺从毅藏的钱都找出来,清点一下,只有一百八十四元三角。

太穷了。

这时候,钱还算值钱,最廉价的墨水只要五角钱一瓶,猪肉三元左右一斤。

但即便这样,不到两百块钱也有点太寒酸了。

连学费都交不起。

贺明隽脑子里盘算着低成本、高回报、还适合小孩子做的赚钱方式,同时把自己的房间收拾了一遍。

他小时候是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的。

两位老人相继去世后,三岁的贺明隽就开始一个人住了,他不需要、也没人照顾。

真正的七岁小孩都可以做简单的家务,现在的贺明隽更是不在话下。

只是受限于孩童小小的的身体,体质还一般,他只能慢吞吞地、一点一点地收拾。

至于做饭,贺明隽本就不擅长,现在年纪小,家里还是土灶,他更没兴趣尝试,因此都是钱雪梅负责的。

办席的剩菜还有一些,现在天冷,能放两三天。

钱雪梅很喜欢。

以前偶尔贺从毅带了肉回来,也只顾自己吃,她真没过过什么好日子。

贺明隽是不乐意吃那些剩菜的。

除了馒头、米粥这样的主食,为了营养均衡,他也只能再偶尔再添点简单的菜,比如凉拌豆腐、凉拌菠菜等。

热水一煮,加点盐、香油等就能吃了。

但也仅仅是能吃而已。

钱雪梅会问贺明隽怎么不吃肉。

他说不喜欢。

钱雪梅就没再多劝,脸上露出一个宛如孩童偷到零食的笑,一个人吃得很香。

家里还有些鸡蛋,是几个堂伯母堂婶以为贺明隽喜欢吃蒸蛋羹送来的。

钱雪梅却喜欢整个煮或是做荷包蛋,通常一次就要煮三四个鸡蛋,她只给贺明隽剩一个,还欲盖弥彰地说“都给你吃,妈不吃。”

贺明隽“”

一共就三十个鸡蛋,他不到三岁都能数得清了。

而且,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木柴燃烧达不到高温的程度,将鸡蛋壳扔到火灶里也就达不到毁尸灭迹的效果。

贺明隽想劝,但最终还是当做没有发现、什么都没多说。

他们两人的相处完全不像母子,生分极了。

钱雪梅厨艺一般,做的饭菜也不合贺明隽的口味,但他根本没提任何建议的提示,只打算尽快请个保姆。

贺明隽对钱女士只有责任和义务,只会给予物质方面的照料,再多的就没有了。

而上一世的发展表明,钱女士光有物质能享福就觉得足够了。

对此,贺明隽没什么特别的感受。

他生性淡漠,比起血缘,他更在意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是否舒心。

相较于一些令人呕血的极品父母,比如贺从毅,钱女士这种吃好穿暖再攒点小钱就很满足的家长,其实很省事了。

也就是贺明隽现在没钱,否则他就每天两个鸡蛋给钱女士安排上了。

贺明隽制作了一副麦秸画,拜托堂伯带自己去市里,买了一千块钱。

不管什么年代,都有喜欢艺术品的有钱人。

麦秸画,顾名思义,就是用麦子的秸秆剪裁、粘贴制作而成的。

它所需要的工具、材料比起售价根本不值一提,主要是靠手艺挣钱。

陪同的堂伯见到贺明隽的收获,差点惊掉了下巴。

麦秆他们都直接烧了,或是喂牛羊,谁知道还能做画,而且做出的画简直像金子一样,不仅漂亮,还这么值钱

堂伯有心请教,想问问贺明隽能不能学,又觉得这么做有点欺负他一个小孩子,就不好意思开口。

谁家有了挣钱的法子不藏着掖着啊

再说,物以稀为贵,一旦大家都会了,那不就不值钱了

贺明隽却不觉得有什么,主动说“把麦秆变成画,有点难度,如果有人想学,我下次做的时候可以来看。”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