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西方奇幻小说网 > 怨仇星域III:应许之地> “水仙原野”永存 1

“水仙原野”永存 1

  世代飞船“诺亚方舟号”正位于行星应许之地的卫星轨道上。

  移居计划依然处于中断状态。

  按原计划,当前第一次移居应当已经完成。然而,自从奇斯·兰

  伯特总统宣布第一次移居计划中断以来,至今没有新的进展。

  中断的原因是,应许之地被证实存在原住智慧生命。

  不能在存有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推进移居计划,这是奇斯总统的基本方针。

  抵达应许之地并不意味着仅让第一批移居队踏上行星的土地。祖先搭乘“诺亚方舟号”逃离地球,其后数个世代的人乘坐世代飞船持续航行,意味着祖先们实现了如锁链般绵延不绝的希望,同时这也是履行了确保地球人类不致灭绝的责任。

  极少数的人类即将降落到新天地上。人类必须在新的世界中生产后代,并延续至再下一个世代。必须繁衍出更多的人。为此,有必要尽量避免增加风险的行为。

  同时,“诺亚方舟号”理应能在卫星轨道上再坚持一阵子。

  奇斯总统的思考便是以此为前提的。确保一切都能安全进行后再移居,也不会太迟。

  毕竟现在连原住智慧生命的真面目都未摸清。

  但也有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消息。

  原住智慧生命有语言,且极其接近英语。口音与“诺亚方舟号”上通用的英语差别很大,但持续听下去,便能推断出含义。

  首先,最重要的是弄清楚这些神秘原住智慧生命的真面目。

  为了与它们取得接触,飞船持续呼唤地表,但行星不曾给出任何回应。不过,飞船监听到了行星表面发出的电波。

  电波内容是音乐,与在古老的地球上诞生的进行曲无比相似。歌词所用的语言也接近英语。

  之后,飞船便改变了呼唤的电波频段。对原住智慧生命来说,这样理应更加容易接收。

  然而自那以后,在此前监听到电波的频段上,什么都听不到了。

  由于某种原因,原住智慧生命不愿回应人类的呼唤,这点在“诺亚方舟号”船内已成为共识。

  原住智慧生命究竟是什么样的存在?船上流传着各种各样的假说,但无一不是想象。

  智慧生命的进化有许多共通点。有时文化近乎奇迹般地相似,或许也不足为奇。语言也是一样的,或许连音乐都惊人地具有同步性。

  当前情况不正是如此吗?

  所以,应许之地的原住智慧生命是一种与人类在外表、思维,甚至感性上都有惊人相似性的生物吧?

  有个假说这样认为。

  还有假说称,若存在着比“诺亚方舟号”更快的宇宙飞船呢?那么,生活于新天地地表的,仍旧是和大家一样的地球人吧?

  这个假说除了无法回答“为什么不回答我们的信息?”的问题之外,几乎都说得通。

  不过,歌曲中有“名为艾迪森的恶魔”这一小段。

  如果它指代的是诺亚方舟大家庭的始祖、近似父亲的艾迪森总统,这个观点的可信度便提高了。

  可是,如果只是原住智慧生命进化出了与地球极其相似的文明,“艾迪森”这个词在歌曲中登场就应视为极大的偶然。这样的解释也很多。

  但不管哪个解释,在“诺亚方舟号”乘客看来,都是有可能的。

  无论如何,既然无法降低风险,第一次移居计划的实施便只能一直延期。

  这时的“诺亚方舟号”上,有一场自飞船从地球出发以来,从未经历过的危机正悄悄发生。

  依附于“诺亚方舟号”船身上的“它”,在飞船绕行于应许之地行星轨道时,繁殖条件得以齐备,“打开了开关”。

  “它”是不存在于人类知识中的一种真菌。同样是真菌,对人类而言,用蘑菇来形容更易于理解。飞船内生产出的农产品有香菇、滑菇、金针菇,作为对健康有益的食品被乘客所熟知。

  “它”在早期只是一味生长,不断延伸菌丝。不过,人类所知的蘑菇是从树木上吸收养分,在树木或土中扩大菌丝的范围。这种真菌的成长却靠啃食金属、特殊陶瓷获得养分。菌丝在“诺亚方舟号”船体内延伸,当下仍持续活动着。

  若问地球上最大的生物是什么,也许有人会回答蓝鲸。在“动物”的范畴内确实没错,但这并非正确答案。巨杉中也有巨大的个体,高度超过八十米,但这依然不是正确答案。

  其实,地球上最大的生物是一种叫作奥氏蜜环菌的蘑菇。它在土中不断伸展菌丝,土地里面的部分全是蘑菇,出现在地表上可以采摘的部分只有子实体。它的整个群落都属于同一生物个体,大小可达九平方千米。

  因此,以金属和特殊陶瓷为养分成长的“它”如果侵蚀了“诺亚方舟号”的整个船体,也并非奇事。

  只有这一点是确凿无疑的。即便乘客日常检查船体强度,也很难发现变化。在一定期间,船体仍维持着往常的强度,但在某个达到极限的瞬间,船体便会破碎。

  与地球上曾经存在的蘑菇一样,菌丝在船体内部不断延伸开来,并将蘑菇状的子实体生长在金属及特殊陶瓷的表面。

  当前,菌丝几乎延伸到了所有区域。最早在墙面上出现子实体的,是加利福尼亚Ⅱ区通道墙壁的部分。那里首先产生异常膨胀,接着出现了十几个拇指大小的银色卵状物。不久后,银色卵状物的表面破裂,从中伸出了依旧是银色的闭合伞状物体。

  子实体保持这样的状态,最初没有显示出任何变化,也没有任何人注意到。加利福尼亚Ⅱ区通道墙壁部分的子实体出现在火灾警报器背后,从乘客的视角来看,那里是彻头彻尾的死角。而且,子实体在那里暂时停止了生长。因此除非实际发生火灾,乘客没有任何机会发现通道墙壁出现了异常。

  不过,开始出现子实体的不只那一处。

  “它”再次朝下一个区域伸展菌丝。当菌丝判断出下一个区域的环境适宜,又会以猛烈的势头不断增殖。

  接着,当那块区域的菌丝达到饱和状态,且温度处于绝妙的范围之内时,新的子实体就会出现在船体中。

  子实体出现的理由有几个。

  子实体也能释放出菌丝。

  如此一来,“它”在更远的地方繁殖的可能性便提高了。

  正如“它”最早的菌株附着在“诺亚方舟号”上,制造出开始伸展菌丝的机会一般。

  不知为何,子实体似乎厌光。因此一开始是出现在火灾警报器盒子的背面,没有光源直接照射的地方。接下来出现的子实体也都选择了避开船内有直接照明的场所。

  比如,遭受菌丝侵蚀最严重的,是位于俄克拉何马Ⅲ区边缘的娱乐设施,“水仙原野”旧址。

  由于加利福尼亚Ⅳ区及Ⅴ区被用于建造往返应许之地和“诺亚方舟号”间的航天飞机,乘客的生活区域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他区域的可用空间都转变成了生活区。不仅如此,为建造航天飞机,乘客上交可回收的非必需生活用品也成了定习。当然,仅凭如此仍不足以提供足够的资材,于是纽约Ⅴ区被关闭,用来建造航天飞机,这一计划让人联想到燃烧自身产下后代的火凤凰。

  三个区域遭到封闭、拆卸,其他数个设施也被迫改头换面。

  例如娱乐设施,能让乘客们感受“地球”的场所。虽然,那并非货真价实的大自然,但在那些虚拟体验设施中,可以体验到最接近真实地球的环境。

  “诺亚方舟号”上有好几个这样的设施。它们被一一拆卸、改造,变成了生活区。

  重现地球“海洋”的“天堂海滨”被第一个关闭,接着是“人鱼礁湖”。

  留存到最后的娱乐设施,是位于俄克拉何马Ⅲ区边缘的“水仙原野”。

  换算成地球时间,那已经是八年前的事情了。“水仙原野”关闭前的几十个小时,几乎每一个乘客都造访了该设施,依依惜别。这件事所有人都记得。连草地远处都挤满了人。关闭仪式上,来自俄克拉何马Ⅲ区自卫队志愿者组成的乐队演奏了《萤之光》1;区划长发表了告别致辞;接着,俄克拉何马区的儿童代表将“水仙原野”中的投影关闭。输送着水仙香气的换气装置停止的那个瞬间,以及那时人们流下的热泪,每个人都铭记在心。

  随后,曾属于“水仙原野”的空间摇身一变成为生活区,迎来了此前生活于加利福尼亚Ⅳ区与Ⅴ区的乘客。

  就这样,“诺亚方舟号”上的一切娱乐设施都消失了。

  所有人都知道,这是无可奈何的事情。应许之地已近在眼前。身为人类后裔,乘客终有一天必须走出“诺亚方舟号”,登陆地表。

  然而,也有人由于设施消失,迎来了人生的转折点。

  比如一位名叫B.B.的老人。

  他的正式姓名是本·伯法。不知从何时起,朋友们开始称呼他为B.B.。不过,如今叫他B.B.的朋友也少了很多。

  按地球时间来算,他的年龄是七十六岁。

  据说在“诺亚方舟号”上生活的第一代人里,B.B.的祖先是曾负责艾迪森总统贴身警卫工作的治安官。其后,第三代安德鲁·伯法在“人鱼礁湖”开设的同时,也开始在那里工作。此前安德鲁·伯法在“天堂海滨”负责尘埃的回收再利用,这次却被委托全权管理投影设备。

  虚拟投影的自然景观是是由机械群计算得出。机械群会结合人类的反应,投射出细致且接近现实的视觉效果。在那个时代,从事与机械群相关的工作的人被分为三类。

  创造机械的人;管理机器的人;被机器使唤的人。

  这三种人无论怎么定义都不要紧,职业也不分贵贱。不过,对于在娱乐设施中全权管理投影设备这一工作,安德鲁·伯法十分自豪。

  B.B.记事时,父亲已经在“水仙原野”的管理室中工作了。

  如今B.B.仍能清楚回忆起,母亲第一次带他到“水仙原野”那天的情景。

推荐阅读:
  • 《沙丘》六部曲合集
  • 《波西杰克逊》系列合集
  • 《猎魔人》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