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西方奇幻小说网 > 天下> 第24章

第24章

深夜,魏苏把他叫醒了。
在新安城里,瞰林们从来不让沈泰把房门拴好,从两侧的推拉门就可以径直自门廊进入他的房间。瞰林们在门外守卫,如果有需要他们会直接进来,比如有什么事情要告诉他。他曾经想开个关于卧室内需要的玩笑,但从来没有说出口。
他睡得很沉,连梦都没有做。所以她叫了他好几声,还推了推他的肩膀才把他叫醒。她就站在床边,手里拿着蜡烛,头发没有束起。沈泰意识到她也是睡梦中被叫醒的。
“怎么了?”
“宫里传唤,护卫在等着大人您。”
“现在?”
她点点头。
“发生了什么事?”他还赤身裸体地睡着呢。
“东边出大事了,我想的话。”
东边,那就是指叛军。不应该有什么麻烦了啊,两大军区的士兵都在藤关跟荣山对峙。
“谁传唤我的?”
“我不知道。”
她递过来一个卷轴。本来她应该第一时间给他的,他想。她老是这么越俎代庖。
他拿过卷轴,坐起来:“上面写什么,你知道吗?”
她点点头:“一个瞰林送过来的,要不然我们不会允许你去。”
允许,什么话!他该让她明白自己本分的,不过现在不是说这个的时候。如果他出了任何意外,这些瞰林都会没命。
他打开卷轴,借着蜡烛的光看了看。里面也没多说什么:仅仅是简单地命令他赶紧出发,拿着通行证明,赶紧到大明宫。通行证明是由朝廷的高官签署的,他不熟悉那个名字。
“给我准备好闪灵。”
“已经准备好了。”
他看着她,有时候真的会很惊讶,一个像她那样强悍的人,竟然如此娇小。
“去绑好你的头发,让我穿衣服。”
她看上去有点窘迫,沈泰突然意识到这种突如其来的午夜传唤也会让她跟他一样紧张。现在是战乱时期,变数颇多。她把蜡烛放在他的桌子上,朝门口走去。
突然想到了什么,他脱口而出:“司马大家也在这里吗?”
他从来不清楚诗人是在这里过夜还是跑去别的什么地方了。
她在门口转过身,点点头。
“请把他也叫起来,魏苏。就说我想他跟我一起去。”他说了请,还叫了她的名字,算是变相的缓和气氛。
在庭院里的时候,另一种想法又冒了出来。沈泰犹豫着,他是不是太小题大做了?可是东部的麻烦,还有突如其来的传唤,事情并非如此简单,是吗?
他看到了诗人,仍然一副不修边幅的样子,但他行动敏捷,神情警觉地走进庭院。司马子安背着自己的剑,看到他,沈泰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他冲着瞰林头领陆郴招手,请他安排两名瞰林去送个信。他叫人准备好笔墨纸砚,在火把照耀下刷刷写好一张纸条,然后让那两名瞰林把它送到相国文周的府邸背后,找一名瘸腿的乞丐,让他转交给春雨。
那一夜他跟春雨会面的时候,这两名瞰林也在,他们应该知道如何找到那个乞丐。他指示他们对那名乞丐要以礼相待,请他帮忙,然后留在那里等候答复。如果他们看到了林姬(那是春雨现在用的名字),就留在她身边保护她,就如保护沈泰自己一样。
他可以下这种命令,他可以安排他们做点事情。没时间来想个更周全的计划了。时局或有变,提防危险, 他匆匆忙忙地写着,措辞一点也不雅致,千万要小心。两名瞰林在花园后的街上等待你答复。
他没有署名,为了不给她惹麻烦。不过如果有人看到瞰林这个词,也能猜出个七七八八。但现在已经顾不上这么多了,他脑子里没能理出一个清晰的思路。
他骑着闪灵跨出了大门,每一次骑这匹马的时候都有一种微微晕眩的自豪感,这可是匹汗血宝马,深红色的,来自西域的天马。
他在星空之下的街上飞驰,通过了街区的城门,然后沿着新安大道一路朝着大明宫北行。沈泰看见金吾卫们还在自己的岗位上巡逻,还有一小撮人在宽阔的大道另一边骑行,除了马蹄踏在地上的声音以外,街上一片寂静。
那名前来传唤的瞰林跟他们一起,在大明宫门口还有一名瞰林等候着。宫门打开了,等他们骑行通过以后又关上。沉重的关门声传到了沈泰的耳朵里。
他们继续北行,穿过宽阔的、千宫百院的皇宫。这里的路都是弯弯曲曲的,传说中的鬼怪只能走直线,这样就能避免天子在宫里被那些鬼怪之类惊扰。
不过据沈泰所知,现在皇上并不在大明宫,而是在前往西北的路上。
他和诗人交换了下眼色。
他们来到了皇宫的北墙,通过另一道门进入了鹿苑,继续北上,终于到达了河边的石墙。然后他们在瞰林的护卫之下转向西边。魏苏就在他身边,沈泰看见她束好了头发,身负双剑。
他们一路向西,路过了道路右边的竹林、空地和果园,然后沿着西边的城门骑行而出。到了宽阔的郊外,开始打马飞奔。
没过多久,皇帝一行的旗帜就出现在前面的道路上,火把在月光之下,格外耀眼。
沈泰一行赶上他们的时候,恐惧和陌生的感觉袭遍全身。他看到太子申祖跟一小撮人马骑行在队伍的后面。真是一小撮,小到令人吃惊:就两驾马车,几名宫里的骑兵,还有二三十名第二军的骑兵作为护卫,就这么些人。
通常,就是陛下去一趟码外,都有二三十辆马车护卫的,前面还有一支五百人的军队和宫人一起开道,另外有超过五百名士兵保驾护航。
太子听到了他们的动静,回头一看,发现瞰林的时候,放慢了马速。他跟沈泰打了个招呼,对方在马鞍上躬身行礼。太子语气轻快地告诉了他们东边发生的灾难性事件,口气里没有沉重或者警戒的意思。
或者说,藤关陷落只是灾难的开始,接下来还会有更可怕的事情。
沈泰觉得口里一阵发干,艰难地吞了口唾沫。这个世道怎么会急转直下到如此地步?太子告诉他们,皇帝的马车就在前面,上面没有翠鸟羽毛装饰。文芊跟他同乘一车,而相国大人则骑马赶在他们前头。
“你能来这里挺好的。”太子说。他的坐骑也是一匹宝马,不过几乎比闪灵小了整整一圈。
“我不明白,”沈泰说,“我能做什么?”他感到很迷茫,骑行在星空之下,仿佛整个世界已经不是他所熟悉的那个了。
“我们需要你的马,沈泰,比任何时候都迫切。需要它作为骑兵或者是传令官的坐骑,他们需要更快的速度,缩短长途奔波的时间。当我们到达前方驿站后,会北上到戍泉。第五军的主力部队驻扎在那里,我们还可以随时召集在西部的第一军。我想,等到其他节度使从南边赶来护驾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把荣山困在新安城了。我们……我们可以做到的,是不是?”
是不是?为什么太子会问他这样的问题?他是否在等待自己回答?或者否认?沈泰到底该怎么说才合适?
很显然,太子殿下内心很忐忑。这是必然的,半夜逃亡,逃离皇宫,逃离新安城,就这么二三十人护卫着他,而叛军在身后步步紧逼,很快就能占据帝都。是否天命就是如此?这天下,一夜之间,彻底颠覆。
“我要跟殿下一起到戍泉吗?”沈泰困惑地问道。
太子摇了摇头。
“你最好赶紧去西南边境,必须取回你的宝马,沈泰。然后尽快把它送到我们所在的地方。”
沈泰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最好有这种明确的指示,至少让他不必费神去思考要做什么。“太子殿下,那批马可不是个小数目。”
“我知道有多少!”太子高声说。天上悬挂着残月,但很难看清太子的眼睛。
另一个声音响起了:“太子殿下,让瞰林跟他一起去吧。沈大人,您可以从前面的瞰林寺里带走五十名瞰林。”说话的人是一直骑行在他身边的魏苏(后来他才醒悟过来,自那一晚以后,她一直都在他身边)。
她说的话挺有道理。
“瞰林寺里的人手足够吗?他们愿意让这么多瞰林跟我一起走?”沈泰飞速地计算,“如果他们驯马有方的话,至少也需要六十名瞰林才够,每位骑手带五匹马,另外十名作为我们的护卫。”
“人手不是问题,”魏苏说,“他们都是驯马的好手。”
太子点了点头。“那就交给你处理了,瞰林。”
“这就是您派人传唤我的原因么,太子殿下?”沈泰仍然觉得有种奇怪的感觉,像是被蒙在鼓里,他试图去弄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我并没有派人传唤你。”太子说。
过了一会儿,他们抬头看着前方,看向最靠近的那辆马车。
肯定不会是陛下,曾经,或许,在他年轻、富有活力、野心勃勃的时候,可能会有这样缜密的思维。但不是现在的他。
那就没有别人了。
沈泰意识到,竟然是文芊派人传唤的他。可以想象她也是在半夜被惊醒,一片恐慌之中准备逃难,而她竟然想到了这一点。
突然有个问题冒了出来,沈泰想,他本来早就该问这个问题的。“太子殿下。请原谅我放肆,但微臣真的不明白,藤关的战斗怎么回事呢?徐节度使不是镇守着关隘吗?他不可能——”
“有人命令他出击。”申祖太子直截了当地说。
然后,他刻意地往前方看了一眼,看向其中一名英俊潇洒的身影,那人骑行在小队的最前面。
“我的天哪!”司马子安惊呼,“他不可能这样做吧,他怎么能这样!”
“但是他确实这样做了,”太子阴郁地一笑,“瞧瞧我们现在在哪?诗仙大人。”
他似乎还想说什么,但没有说出口。太子只是抖了抖缰绳,赶上了他父皇的车队。然后他们看到他在士兵的护卫下,继续往前骑行。
就在夏日的清晨,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他们抵达了码外湖边的驿站。

 
沈泰收到了消息,在夜幕降临的时候,怨气已经在士兵之间弥漫了。
陆郴是一名精明而身经百战的瞰林,他在护卫骑兵之间待了一阵。然后回到沈泰身边,他和司马子安、魏苏一起,始终骑行在队伍的最后。
陆郴先是对魏苏说了几句,然后骑着他的博古骏马来到闪灵旁边。“大人,”他说,“我不敢肯定到底怎么回事,但士兵们似乎知道了一些他们不该知道的事情。”
“你指的是?”
“有人跟他们谈起藤关的战役,赶路的时候流言四起。关于守卫藤关的第二军是如何全军覆没的,大人。现在那些士兵是悲愤交加。”
司马子安靠近了,魏苏打马给他让出一个位置。道路很宽阔,他们四人并驾齐驱在夜空下。
“他们知道了谁下令徐毕海出击的?”诗人问道。
“我想是这样的,大人。”陆郴的声音总是这么彬彬有礼,不疾不徐。
“你认为有人故意散播了这个消息吗?让士兵们知道这件事?”司马子安的声音很严峻。沈泰飞快地抬头看了他一眼。
“我不清楚,大人。但我想在驿站的时候,最好能够多加警惕。”他瞟了一眼沈泰,“沈大人,我已经确定,您的兄长在另一辆马车里。我想您可能想知道他的消息。”
沈柳从来都不太擅长骑马,他自己倒是无所谓,不过这却是父亲的遗憾。哪怕是现在他也不行。然而他不仅是个极端聪明的人,同样也能吃苦耐劳、胸怀大志、目光长远并且律己甚严。
他是绝对不会让文周向藤关发送出击命令的。
沈泰非常明白,就如他明白沈柳可以眼睛都不眨一下就把亲妹妹送去野蛮人的地方和亲一样,他也知道他不可能眼睁睁看着文周逼迫徐毕海出关战斗。
他的瞰林们紧紧地跟在他身边,看来是有人明确指示了保护他的安全。
他望了望离他们最近的马车,奇台帝国的皇帝陛下就在那里面,彻夜而行,仓皇逃离。天下大乱,这样荒谬的事情也能发生?
而沈泰明白确实如此,此前也有过先例。他熟读奇台帝国一千多年的历史,否则怎么能准备参加科举呢?他知道先贤们留下的智慧遗产,就如在黑暗中闪烁发光的宝石。他知道内乱、宫廷暗斗、战场上的杀戮、全城屠戮和焚烧一切的大火……但他从来没想过会亲身经历这些。
他突然后知后觉地想起,那些被陛下抛弃的皇室成员和朝廷命官——他的儿子、孙子、大臣和嫔妃们,该怎么办呢?运气好的可能自行逃亡,剩下的就只能任由荣山处置了。
还有新安城里的两百万平民,没有任何人能保护他们。
他的心一阵抽搐。千万要小心。 他在给春雨的信上这样写着。希望能有用吧。她会怎么做呢?她能平安吗?她能不能顺利地从那名残废的乞丐手里收到他的消息?
他留下了两名瞰林护卫她,至少他做了力所能及的安排。
沈泰的嘴里又一阵发干,朝着尘土飞扬的路边吐了口唾沫。司马子安递给他一个酒瓶。沈泰默默地接过,灌了一口。只能喝一口,他现在需要头脑清醒,那是当务之急。
他望向前方,文周仍然在那儿。火把照耀下,他的身影格外清晰。他骑着一匹黑色的骏马,英姿勃勃,令人羡慕。有人曾说他一出生就会骑马。
随着他们的行进,天色逐渐亮了起来,繁星渐次隐去,很快连最亮的星星都消失了。树林的轮廓也在右边的道路旁慢慢显现,另一边是成熟的稻田,很快,人们熄灭了火把。
长夜已过,黎明的晨光柔和而清爽。沈泰回头,东边有着淡淡的云层,在曙光中显现出浅淡的金红色。他的目光捕捉到蓝色的闪光,在树林之间闪过,那是湖水的反光,就在他们的右前方。
他们来到了一条岔路,前方就通往码外奢侈温泉,那里的温泉池镶金嵌玉,还有精美的瓷器、丝绸之路运送而来的象牙做装饰。室内有大理石的地板和廊柱,檀香木做的墙壁,四面的墙壁上都有精美的壁画,从很远的地方就能看见桌上摆满了精致的菜肴点心,四周都飘着柔和的乐声。
但是今天他们不走这边,而是沿路直行,绕过通常沿着湖畔拐弯的岔路,不久之后,他们来到了驿站。
骑兵们疾驰向前,他们一直在等候命令。驿站的官员和仆役都集中在庭院里,有的躬身行礼,有的已经在尘土中跪拜下去,显然都被皇帝突如其来的莅临吓得不知所措。
一阵阵车轮声、马嘶声夹杂着呼喝的声音响起,当这一切平息下来的时候,有种奇怪的寂静。鸟儿在鸣叫,沈泰想起了,这是一个夏日的清晨。
皇帝的车驾在驿站大门停下来,驿站的装饰很华丽,位于码外,靠近新安城,也靠近温泉和皇室及高官的避暑山庄,还有皇陵。
马车门打开了,皇帝陛下走了出来。伟大的陛下仍然穿着一身龙袍,腰间系着黑色的腰带,戴着黑色的头冠。
随后,一个窈窕的身影出现了,穿着闪闪发光的湖蓝色行装,镶嵌着金色的花边,是文芊。
皇帝和贵妃走到了驿站门口,看见皇帝步行让人有种不安的感觉,平时他总是乘轿子的。陛下的双足极少沾地,连在宫里都是如此,更别提沾上驿站里一所客栈庭院里的灰尘了。沈泰环顾下四周,发现自己不是唯一一个感到不安的人。魏苏下意识地咬着嘴唇。
一夜之间,天地巨变。这天下仿佛已不是昨日的天下,他想着,大梦初醒就天翻地覆。
皇帝陛下走近门廊的时候,突然转了个身——沈泰没想到他会这样,天子表情沉重地看了看庭院里的人,举起一只手,然后又转过身去。他的身板挺得笔直,沈泰看到他拒绝了任何人的搀扶。陛下看上去完全不像一个仓皇出逃,有失天命的人。
文芊跟在他身后,然后是相国和太子,他们把坐骑的缰绳交给旁边的仆役,迅速跟了上去。两人都回避着对方的视线。另外一辆马车的门打开了,沈泰看到长兄从马车里出来,走进了驿站,另外三名朝廷命官紧随其后。
驿站的大门关闭了。
庭院里出现了一场令人不安的小插曲。
似乎没人知道该做什么,沈泰把闪灵的缰绳递给一个看上去稳重老实的仆役,命令他给马匹准备好粮食和水,顺便洗刷一下。他迟疑地走上了门廊,站在一边。司马子安走到他身旁,还有魏苏和另外五名瞰林,靠得很近。
魏苏背着她的弓,腰间挂着箭囊。其他五名瞰林同样如此。
沈泰看到庭院的西边站着一队士兵,约莫有五十人,跟他以前指挥过的小队一样。他们似乎刚刚抵达。
他们的着装和旗帜表明了隶属于第二军。那是一支混编的小队:包括四十名弓箭手,以及十名作为护卫的骑兵。这支小队出现在这里也算寻常,官道拥堵的时候,军队经常会往这里转移。这里的驿站通常用来给帝国的士兵们换马、用餐、休息,或是接受新的任务。这些人可能是来自西部,被分配到京城,甚至可能是一路向藤关而行,要增援那里的同僚。
现在倒也不必了。沈泰想着。
他看到一部分护卫他们的士兵从客栈的庭院里跟另外的士兵交谈。他们都是第二军的人,彼此交流和分享最新的信息。
“事情不太对劲啊。”司马子安悄悄地说。
两边的士兵混在一起,似乎在激烈地说着什么。沈泰在他们之中寻找着校尉,想着他是否能控制下局面。不过看样子完全没有这个趋势。
“小队校尉刚拔剑了。”魏苏说。
沈泰也看见了,他转头看着魏苏。
“我派了两个人去瞰林寺调拨六十名人手,”陆郴说,“今天之内他们不可能回来了。”他的口气似乎在道歉。
“是的,今天肯定不行了。”沈泰说。
“所以他们无法及时来增援,”陆郴说。他站在沈泰和诗人面前,握着他的弓。他们站在门廊的一边,离大门挺远。
“我们又不是他们发泄怒火的目标。”沈泰说。
“不是这个问题,”司马子安低声说,“情绪失控的话,谁都可能被迁怒。”
这话倒没错,沈泰想起了很久以前在遥远的北方,那间小木屋周围发生的事情。怒火一旦失控,情况就会变得无法想象了。他摇了摇头,仿佛要甩开脑中的记忆。
他说:“大家最好一直聚在一起,别轻举妄动。那边有超过七十个人,不要跟他们发生冲突。陛下还在这里呢。”
陛下还在这里。他当时确实这么说的,后来回忆起这件事情的时候,当时他以为陛下的存在就像一道护身符,一枚定海神针。或许曾经如此,但在那个清晨,一切都变了。
一支箭自晨光中飞出。
它径直飞向驿站的一道房门,钉在门板上面,发出嗡嗡的颤声。沈泰瑟缩了一下,仿佛自己被射中了一般。那支箭射入木头的闷声似乎引爆了某种剑拔弩张的气氛。
紧接着又飞来三支箭,然后是十支。第二军的弓箭手向来以箭术精湛广为人所知,他们只朝着那一扇大门射箭,距离也不太远。这是一支小队集体的行动,没有人会让同僚独自承担这一后果。沈泰只盼着小队的校尉能够理智一点,希望他能阻止这一切。
可惜他的幻想完全落空。那校尉并非年轻人,留着花白短须,眼里充满了冷冷的火焰,大踏步走到门廊之下,喊道:“相国住在哪里?我们要审问文周!”
我们要审问文周,这是命令式的口吻。审问!
沈泰知道自己不该轻举妄动,也知道这些人正处于群情激愤的状态——因为想到他们在藤关的同僚——但他仍然大步踏上前去。
“不要!”他听到魏苏的低语,她的声音非常紧张。
他觉得自己别无选择。
“校尉,”他尽力用平静的口气说,“这样太不体面了,请听我说一句。我名叫沈泰,是已故大将军沈皋的次子,先父在军队里享有不小的名声,您也许听说过他。”
“我知道你是谁。”那人简单地回应,不过他冲沈泰躬身行礼。“我也知道你在辰尧的时候受到节度使大人的照应,你也是我们第二军的同僚。”
“是的,我们都是同僚。”沈泰说。
“这么说,”校尉说道,“你应该站在我们这边。你听说过发生什么事了么?”
“我知道,”沈泰说,“否则我为什么会在这里?伟大的皇帝陛下,还有他的谋臣与太子都在这里。我们都效忠于奇台帝国,当帝国有令,我们随时准备赴汤蹈火!”
“不,”那名校尉说,“至少在文周出来当面跟我们说清楚之前,不完全如此。站到一边去,沈皋的儿子,不要强自出头。我们不打算与库拉诺湖畔的英雄起冲突,但你也不能干涉我们的事情。”
如果这是个年轻人,沈泰后来想到,可能结果会不一样。可是那名校尉,尽管他只是一名小队指挥官,军衔很低,但在军队里服役过很长时间。他肯定有朋友和兄弟什么的在藤关,当他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之后,会有什么反应简直在意料之中。
小队校尉朝着大门做了个手势。
更多的箭一齐飞出,声势浩大。沈泰觉得听起来就像是一记闷锤敲在门上。那是天下大乱的一锤。此时此刻,他最担心的是文芊的安危,比担心其他人,甚至皇帝本人还甚。
“文周,给我们出来,否则我们就破门而入了!”校尉高喊着,“文周文相国,奇台军队的指挥官,你的士兵都在等你回话!你必须接受我们的审问!”
必须。一名指挥五十人的小校尉,竟敢这样质问奇台帝国的相国大人。沈泰简直不知道今天太阳是从哪边升起的,鸟儿是怎么如往常一样鸣叫的。
大门打开了。
文周,那个沈泰厌恶的人,走了出来。

 
多年以后,当这场叛乱已经成为过去,成为一场毁灭性的历史灾难后,史官们重新审视历史记录(在那些断续的故纸堆里翻阅),争相塑造了那个腐朽的节度使的形象。从他最早的童年开始,到他野蛮的行为、冷血的背叛,那位被称为荣山的男人,在史官笔下的形象竟是如此统一:野蛮、残暴、邪恶。几乎无一例外,数百年来,荣山就被写成了这么一个肥胖、贪得无厌,无能又野心勃勃的脓包。
在这些记载里,史官们一致认为,当时只有英勇明智的相国,文周大人,识破了荣山卑鄙的内心,几乎从一开始就不遗余力地阻止他。
当然也有一部分故事讲得有所出入,主要是关于伟大的太祖皇帝方面。直到后世的朝代,才把荣山反叛的关键原因归到皇帝陛下身上。
因此,当时最普遍的说法,是安隶叛乱开始后,守卫藤关——还有藤关背后的新安城——的将士无能又怯懦。徐毕海被写成了一个无关紧要的小人物,体弱多病,性格懦弱。
这样才能说得过去,效力于朝廷的史官不能暗示天子或者国家重臣有什么失误,否则他们会被革去功名,甚至会惹来杀头大罪。连暗示都不是明智之举,更别提直接写出来了。把矛头指向士兵会安全得多。
相貌英俊、身份高贵、聪明睿智的相国大人于是被塑造成了一个传奇的悲剧人物,老百姓和文人墨客大都接受了这个说法,官方的记载显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当朝廷的意愿和老百姓的故事被文人墨客所传唱的时候,又当如何去从中寻找真正历史的真相呢?

 
而此刻,相国大人面色如常,站在门廊前面,离庭院只有三步远。
沈泰想,这样的位置能够让他居高临下地看着校尉和他手下的士兵。文周除了走出来别无选择,但该怎么说怎么做,需要小心谨慎地斟酌,当然,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消除自己和下面士兵之间那比雄江更宽的鸿沟。
清晨的阳光照在文周身上,更衬得他的身形高大挺拔。他没有着官袍,而是穿了一身用舒适的布料和皮革做成的骑装,脚上穿着靴子,没有戴头冠。他经常不屑戴头冠,沈泰还记得以前在长湖苑远远地望见他时也是如此。
那时候比现在距离远多了。
文周挥了挥手,伸出一根手指点了点面前的士兵,客栈的庭院里慢慢安静下来。
他用一种专横跋扈的口气说:“你们这些人胆敢犯上作乱?统统杀头,这名带头闹事的校尉第一个!”
“不要,”司马子安低声说,声音轻得一如呼吸,“不该用这样的方式。”
文周继续说道:“但我们伟大的陛下是仁慈的,明察秋毫,念及此时正是国难当头,你们这些小卒很难理解朝廷的意图,所以决定网开一面。现在,收起你们的武器,排好队,本相可以保证你们所有人都会没事。站在外面等我的命令,奇台帝国现在还需要你们去守卫。”
令人惊讶的是,他说完这些话以后立刻转身往回走,根本没等着看这些士兵的反应,就仿佛这件事情已经盖棺定论,不会有其他意外发生。
“站住!”小队校尉猛喝道。
沈泰可以看出他鼓起了极大的勇气才说出这个字眼。虽然清晨的阳光还很柔和,但那名校尉仍然大汗淋漓。
文周转过身。“你说什么?”他质问道。沈泰觉得他这时候的口气和动作似乎可以把其他人的灵魂都冻僵。
“我想你听到我说的话了,”校尉说。有两名士兵出列,站到他身边,一名弓箭手,另一名是他手下的伍长。
“难道你们想谋逆?”文周说。
“胡说八道,”弓箭手说,“我们刚刚倒是听到了谋逆的消息!”
“为什么下令让军队出藤关作战?”留着花白胡须的校尉大喊。沈泰听出了他声音里的痛苦。
“什么?”文周猛地说,“今天是要乱套了吗?太阳要掉下来了?一个小卒子居然敢这么质问圣旨了?”
“他们没有必要去打这场仗!”那名校尉大吼,“每个人都知道!”
“而你从新安城逃出来,把京都拱手让给荣山!”那名个头矮小的弓箭手高叫着,气势汹汹,“为什么要让他们出击?”
“有人说是你直接下的命令!”伍长开口补充道。
文周的脸上第一次出现了惊疑不定的表情。沈泰猜想现在文周的嘴里一定发干。但他仍然一动不动地站在原地,他也只能这样。
文周尽力挺直身子。“谁告诉你们的?”
“跟你们一起来的骑兵们说的!”弓箭手大叫,“你自己的卫兵在来这里的途中听说的!”
沈泰转头看着司马子安,诗人的脸上一片沮丧。沈泰觉得自己的脸色肯定也跟他一样难看。
“到此为止,士兵!把这三个人抓起来。这个小队校尉得撤掉了!把他们绑起来!等我们出来的时候就砍掉他们的脑袋!再这样放肆下去,奇台帝国就真的完了!第二军的士兵,立刻服从命令!”
庭院里没有一个士兵行动。
一阵风吹起了地上的尘沙。鸟鸣声突然又一次响起。
“不,你必须给我们一个交代。”弓箭手说,他的语气已经变了。沈泰听到身后的魏苏倒抽了一口凉气。文周用一种高傲而不屑的眼光瞥了他一眼,然后转过身,要走回屋里。
一支箭从他身后飞来,一击毙命。
诗仙司马子安,是那个年代的首屈一指的诗人,那天也身在码外的客栈,但对那天早上的发生的事情从未写过只言片语。
几百年来,无数的诗人都以安隶叛乱为主题写过诗歌,以文周之死开头。诗人和史官一样,有诸多顾忌,用各种春秋的笔法来修饰事情的真相。而通常他们并不知道这个真相。
在相国倒地之前,有五支箭插在了他身上。
第二军的弓箭手们不会让同袍独自承担此事的后果。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后来,有位蹩脚诗人曾经用华丽的辞藻大书特书文周倒在门廊的那一幕,血流成河,共有二十五支带着黑色羽毛的箭穿透了相国的背部。诗人极尽哀婉和强烈的措辞,浑然不觉自己夸张得太过了。沈泰踏前一步,他的剑还未出鞘,他的手在颤抖。
“不要!”魏苏叫道,“沈泰,求你,不要!”
“别动!”台阶下的小队校尉同样喝到,他盯着沈泰,脸上露出害怕的神色。惊恐中的人是危险的。
沈泰看到他的手也在颤抖。校尉现在独自一人站在队伍外面,站在尘土飞扬的庭院里。他的弓箭手和伍长都不在他身边。他们已经撤回到人群中,和同伴们站在一起。沈泰肯定自己能认出那个射出第一箭的弓箭手。
庭院里的弓箭手全都拉弓扣弦,他回头一瞥,魏苏和其他瞰林们也拉开了弓。他们走上前,用身体护卫着他,如果沈泰要死的话,瞰林们肯定会死在前面。
“住手,统统住手!”沈泰声嘶力竭地大叫。
他推开瞰林往前走,走过了魏苏身边,低头看着校尉。“你明白的,所以你该知道,到此为止了。”
“你知道他干了什么好事,”校尉的声音很紧张,听起来有点刺耳,“他把所有的部队都派出去了,派出去送死!让新安城敞开大门迎接毁灭,西南地区也将被战火荼毒。仅仅因为他担心藤关的将军会把这场叛乱的起因算到他头上!”
“我们不能断定!”沈泰叫道,感到一阵厌倦和恶心,还有害怕。又一个人死在他面前,而且皇帝还在里面。
“我们的部队没有任何理由离开藤关出击!那个混蛋半夜送来的密令,还有半边虎符。他是咎由自取!不信问问你身边的护卫。”
“你们怎么知道的?”沈泰叫道,“你们怎么会知道这些事?”
这位年长的校尉开口了,平静地低声说道:“你可以去问太子殿下。”
听到这句话,沈泰闭上了眼。他突然觉得整个世界天塌地陷。一切都能解释清楚了,虽然真相过于可怕,让他感到一阵刺痛。太子已经做好准备,要接管这个天下了。荣山叛乱,他的父皇又如此羸弱。更何况相国大人还是这场突如其来的噩梦的罪魁祸首……
在路上,他们曾亲眼看到申祖骑行在第二军的护卫队中,跟他们交谈。
有时候,一个人的行为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或许会反噬到自身,哪怕是奇台帝国的太子。或许正因为如此,他的举动所带来的后果更加严重。
沈泰睁开眼,发现自己现在无言以对。而就在这时候,在码外那明亮清澈的晨光和湛蓝的温泉边上,在那群士兵之中,有人突然提高嗓门说。“还有一个人必须死,否则我们都会死。”
沈泰并不是第一个明白过来的人,他想到的是你们的所作所为本来就把自己逼上了绝路,不管是什么情况。
他没有说出口,他还在震惊之中。就在离他很近的地方,文周的血慢慢地从他的身下漫延过了门廊。
“不要,求你们了,不要。”司马子安的声音轻得就像呼吸,“不要是她。”
事后,沈泰才醒悟过来,诗人第一个明白了即将发生的事情。
他转头看着诗人,然后又转回来,看着庭院里的士兵。
那记忆中无法释怀的悲伤,让沈泰在今后的日子里一直对这件事情记忆犹新。就像在遥远的北方湖畔发生的惨剧一样。沈泰看到士兵们站了出来,步伐整齐划一,显示他们平时训练有素。然后他听到刚才说话的人——混在七十个人之中,沈泰一直没有看清楚他的脸——又开口了,声音清晰有力。“他为什么当上奇台的相国,原因众所周知!所以我们肯定会被报复——被她报复。乱世必有妖孽,她就是!媚惑了陛下,把她的堂兄弄到了相国的位置上,才让奇台遭受这样的惨祸!她必须出来给我们一个交代,否则这事完不了!”
他说的,是那位霓裳羽衣舞的舞者,回眸一笑百媚生的贵妃,就如明媚的晨光,如雨后青翠欲滴的绿叶,或是夜空里天上的织女星一般的,文芊。
 

推荐阅读:
  • 《沙丘》六部曲合集
  • 《波西杰克逊》系列合集
  • 《猎魔人》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