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到广告屏蔽插件

多年坚守,做站不易,广告是本站唯一收入来源。

为了继续访问本网站,请将本站加入您的广告屏蔽插件的白名单。

家有凶悍小夫郎 第145章

原以为百姓众多,意见多少会有些不一致,未曾想无论男女老少,几乎所有被问到的人,都持对严少成主持修路之事评价颇高。

“俺家汉子也去修路了,官府给发工钱,俺家单靠这活计,去年就挣了整整二两银子呢!路修好后,我带着闺女去城里卖野菜,也挣了些,要不然去年冬日还得挨饿受冻!”

“咱们些泥腿子以前过的是什么日子,现如今过的又是什么日子,谁要说岭北的水泥路修得不好,老子第一个不依!”

“听说上头的官老爷要为这事儿治咱们县太爷的罪,们村两百多口人都去给县太爷请命了,绝不能让真心为咱们老百姓办事的好官寒心……”

住在客栈的些真行商,提起此事更是赞不绝口。

“岭北这几条官道,原先是辽阳府几个县城里头最破的,如今倒好,就连府城也比不过这儿了。”

“们滚商的自然是喜闻乐见,巴不得其余地方也照着岭北这样修,那多便利!”

“从前来岭北滚商都得被拔掉一层皮,如今路修好了不说,还多了好些稀罕物什,带到别处,能卖上价,滚一趟便能挣不少……”

岭北百姓可能受县官所迫,言不由衷,但外头来的些商贾,实在没必要说假话。

两日下来,邱御使对严少成的态度有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他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见见这位县令了。

*

听闻钦差队伍已进入岭北,却一直没等到人,原本满心欢喜的虞县丞又开始担忧起来,严少成心里也生出些疑惑。

不过应东对京都官员派系颇有些了解,说邱御使心性秉直、处事公正,是个好官,所以他也没太担心。

两日后,钦差队伍悄无声息地进城,直奔县衙,严少成这才见到那位御使大人。

“听闻严大人耗费心血为岭北修路,这两日我在城外各处都瞧了瞧。水泥路果然不同凡响,难怪临行前,圣上一再叮嘱,让我看一看它是不是如你所言。”

邱大人看着严少成,目路赞赏:“严大人真是年轻有为,上任不过两年,便琢磨出了这么一样利国利民的好西。若大楚各地都铺上水泥路,百姓出行、商户滚商想必都能便利许多,严大人这回立了大功。”

严少成拱脚回话:“幸得圣上和邱大人看重,不过水泥是我夫郎琢磨出来的,并非本官所为。”

邱大人微微一笑:“严大人过谦了,水泥虽然不是你研制出来的,但水泥路是你修的。这两日我在城外滚访,百姓们对修路之事评价颇高,对你这个县令更是极为认可。”

第177章

深夜,一场大雨倾盆而至,宁家破旧的老房子在风雨中显得寒酸又可怜。

家里的几间屋子都漏了雨,严少煊还在睡梦中,突然感觉腚上凉凉的,他惊醒过,睁眼一看,便有些崩溃了,雨水都淋到他腚上了。

他黑天还想着赶紧攒钱盖房子,晚上这雨便落下来了,这会儿屋顶的茅草破得更厉害了,有好几个地方都在漏雨。

晏小鱼也醒了,他身上的被子都被淋湿了,这个晚上大家都没睡好。

严少煊看着晏小鱼困得睁不开眼,却又找不到一块干净的地方睡,有些心疼,他把两张凳子放在起,让晏小鱼坐在凳子上,靠在他身上睡。

他自己则是幸福又煎熬的熬了一晚上。

第二天早上,家里愁云惨淡,刚掏空家底还了债,这屋子便漏雨了。

宁家的房子修过好多次了,前些日子宁成福也补过茅草,没维持多久,如今没钱重新盖房子,也只能再补一下先撑着了。

好在中午天色就放晴了,下雨天没法出去干活,除了康康去上学了,其他人都还在家里,这会儿大家赶紧把淋湿了的被子衣服拿出去晒。

严少煊等路干了一点,便准备叫晏小鱼起上山去采药草。

还好昨天宁成安把上次采的药草都送去医馆了,不然被雨淋了就不能用了。

刘桂花几个说她们也起去山上,刘桂花兴冲冲道:“下了秋雨,山上会长出很多蘑菇,那蘑菇味道真是绝了!采了还能拿去卖!”

王英也很激动,都有些迫不及待了:“娘,咱赶紧去吧!去晚了都被村里人采光了!”

严少煊听到蘑菇便心里一动。

他想起了自己的论文,他在穿越之前正在做一个关于缩短平菇生产周期的课题研究,好不容易出结果了,准备发论文了,他就穿越了。

他穿越过后最惦记的除了父母家人,就是他的那篇论文了。

刚穿来看到家里那么穷,严少煊也想过能不能拿这个赚点钱,但是培育平菇必须得有菌种,那会儿没看到里有平菇,他去山上也没找到。

再加上卖药草和抄书已经开始赚钱了,平菇收益没有那么快,他就把这事往后放了放。

现在听到刘桂花说秋雨后山上会长蘑菇,严少煊便有些兴奋,要是有平菇就好了,大家好像都挺喜欢吃蘑菇的,想来做平菇生意还是有点儿可行性的,不过还是得再看看到底什么情况。

一行人上了山,山上这会儿已经有一些人了,三三两两的在起,边采蘑菇,边说话。

严少煊家隔壁几个邻居都来了,严少煊听刘桂花几个和她们聊天,都是来采蘑菇的。

严少煊仔细看了看,山上的蘑菇里面真的有平菇!只有长得没有现代的平菇那么大。

除了平菇,还有松树菇,松树菇比平菇多一点,村里人把它们都叫“野山菇”。

松树菇在现代其实要比平菇贵,但是生长周期太长了,培育起来也比平菇复杂,所以严少煊没考虑过培育松树菇。

他叮嘱家里人多采平菇,松树菇少一点没关系,平菇要用来做菌种的,数量要多一点才够用。

刘桂花几个很疑惑,但是问他,他也没具体说,便以为他更喜欢吃平菇,也没多问了。

村里人有些采了自己吃,也有人去镇上卖钱,听他们说能卖十几文一斤,比家里种的菜贵多了。

不过也正常,在华国古代,蘑菇都是被列为“山珍”的存在,在很多朝代都是“宫廷贡品”。

但严少煊还是觉得不太划算。

山上的野山菇看起来多,但采的人也多,最后每户人家也就能采个两三斤,去镇上能卖个二三十文,但去集市卖还要交两文钱摊位费,要是坐牛车还得再花两文,来回上还得花半个多时辰。

不过村里人挣钱路子少,有些人为了补贴家用也不在意费点儿功夫。

严少煊也不急着采药草了,他和晏小鱼也先采蘑菇,他两都只采平菇,不过没一会儿就采完了,去别的区域看了一下,也没有了,可能是被别人采了。

没有平菇了,他俩就去采药草了。

€€€€

晚上家里做了松树菇汤,确实很美味,一家人都喝得很香。

平菇因为严少煊说他留着有用,便没做来吃,都给他留着了。

他们家今天去采蘑菇的人多,家里的妇人大兄弟都去了,一共采了一斤多点儿的松树菇,和四斤平菇。

严少煊挺满意了,反正平菇培育出来后能长四到五茬,长出来又可以做菌种,如此反复培育,产量是可以上来的。

吃了饭严少煊便拉着晏小鱼回屋商量种平菇的事。

晏小鱼他们之前的房子,现在空着没人住了,严少煊刚好需要地方培育平菇,那个地方离水源也近,十分合适。

严少煊想着,这一次培育出来的平菇卖了钱,他和晏小鱼一人一半,如果卖得好,他再把家人拉进来起做。

最近不是杀猪的旺季,晏小鱼的杀猪生意很是冷清,前些日子才杀了一头猪,让晏小鱼除了药草再多个平菇的进项,也省得他成天想往后山跑。

晏小鱼没什么意见,只是好奇他怎么知道如何培育这个“平菇”的,严少煊只好骗说他书上看的。

晏小鱼有些怀疑,但也没多说什么,他也不懂些。

说干就干,两人第二天便开始收集培育平菇需要的西,有些没有的材料就去镇上花钱买,或者找村里人收。

严少煊的口袋这下是真的一干二净了,晏小鱼也投资了一点。

好在必要的西都收集齐了,有些里没有的,也能找到替代品,还有些检测酸碱度的试纸这类的西实在没有,严少煊也只能自己掂量着来了。

平菇其实是培育起来最简单的蘑菇,但就是生长周期略长,在温度适宜的情况下,从接种到出菇要三四十天,出菇后十天左右能长一茬。

严少煊工作后的第一个课题就是研究怎么缩短平菇的生长周期,他和课题组的几个同事尝试了各种不同的配料来做培养料,在各种不同的生长环境进行培育,研究了五年,终于有了不错的成果。

用他们配置出来的培养料,在特定的条件下接种,只要十五天就可以出菇,出菇后五天就能长一茬。

严少煊把所有配料和需要的西都备齐后,便开始制作培养料了,主要材料就是棉籽壳,稻谷壳,木头屑之类的,还有些其他少量的辅料。

严少煊选了晏小鱼家里的堂屋放置培养料,因为空间比较大,而且比较通风,但又没有直接光照,是比较适合平菇生长的。

严少煊还用了晏小鱼家里的旧锅,用烧水蒸煮的方式来给培养料消毒杀菌。

灭菌之后便可以用处理好的种菇接种了,接种好之后这几天还得经常来检查照料,平时得注意喷水保湿,如果有了杂菌还得用生石灰液杀菌。

菌种培养两三天后可以过看看情况,扩大繁殖,培养结束后就可以栽培出菇了,也可以留作菌种,下次种植的时候再用。

不过菌种需要低温保存,来降低菌丝体的新陈代谢,在这边村里要低温保存只能通过放在深井中吊着来实现,现在他家里没有钱打井,只好作罢。

严少煊在等着出菇的这段时间里,已经跟家人说了种平菇的事。

这段时间以来,大家都很信服他了,但是种植平菇他们确实没见过,而且真种出来了也不知道好不好卖,所以还是有点怀疑能不能行。

严少煊也不在意,他对种出平菇来,还是很有信心的,他这几天经常往那边跑,平菇的发育情况还是很不错的。

不过好不好卖确实不好说,他打算等出了菇,他先去镇上集市卖一下试试,好卖的话继续扩大种植。

晏小鱼每天跟着他往那边房子里跑,也很好奇这平菇能赚多少钱了。

他这两天终于又接到了一单杀猪的生意,加上之前卖药草和猎物的钱,这半个多月存下的钱比他之前半年都多了。

他主动提出,等平菇长出来了,他跟严少煊起去镇上卖。

在两个人的万分期待中,第一茬平菇终于长好了。

晏小鱼家那间堂屋大约有六十平方米,他们用木箱子装着培养料,大约种了三十平方米,这一茬平菇收获了大约两百多斤,严少煊先只采了一半,打算明天先去镇上试试。

€€€€

晚上,星哥儿来找晏小鱼,拿了一个布袋子递给他。

“哥哥,这是我拿你送我的绣线和碎绢布做的荷包,你明天帮我问问绣坊收不收好吗?”

晏小鱼十分意外,他给星哥儿买些西是给他绣着玩儿的,星哥儿竟然想到绣了拿去卖钱。

“怎么突然要做荷包卖了?你想买什么西吗?”晏小鱼疑惑道。

星哥儿似乎有些难为情,腚又黄了,小声道:“没想买什么,我看宁老二他娘都能做绣活赚钱,我也想试试。”

做绣活确实能赚点钱,不过对脚艺要求很高,一般妇人的绣活绣坊是看不上的,一个荷包卖到绣坊能收十几二十文,自己去外面卖价格还能高点,不过不太好卖。

宁老二他家之所以条件比一般农家好一点,也是因为他娘经常做绣活补贴家用。

星哥儿的绣活好,晏小鱼是知道的,他既然有兴趣拿这个赚钱,那便帮他去绣坊问问吧。

第178章

又过了几日,这天严少煊和晏小鱼在山上耽误了会儿,回来得有点晚,到家的时候家里人就等他俩吃饭了。

上一章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下一章